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703综合艺术理论三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唐代观赏植物栽培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园林中出现许多珍稀品种。典型的例子如李德裕曾专门写过一篇_____(文献名),记录了他在洛阳的私家园林_____(园名)中的众多观赏植物。

【答案】《平泉山居草木记》; 平泉庄

【解析】李德裕在洛阳经营私园平泉庄,曾专门写过一篇《平泉山居草木记》,记录园内珍贵的观赏植物七八十种,其中大部分是从外地移栽的。

2. 园林构成四大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建筑,其中_____被称为园林的灵魂; _____被园林的骨架; _____被称为园林的毛发。

【答案】筑山; 理水; 植物; 水; 山; 植物

3. 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_____、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_____号称粤中四大名园,他们可视为中国古代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答案】可园; 梁园

【解析】“粤中四大园林”指佛山市顺德区的清晖园、佛山市禅城区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东莞的可园四座古典园林。

4. 我国清代造园家计成关于园林营造的理论论著是_____。

【答案】《园治》

二、名词解释

5. 步移景异

【答案】步移景异是指在中国园林中,由于园中景物均为自然式布置,园之总体布局的不对称和景物的自然天成,以及游路的奇巧设计,所以在欣赏游玩过程中景观变化不断。

6. 石像生

【答案】石像生,陵寝园林雨道两边的建筑小品,用名贵石材雕刻的文武官员、自然界各类动物以及宗教、神仙传说中的怪兽,用来保护陵寝,具很高的观赏价值。

7. 石碑

【答案】碑多指墓碑,以及追述功德的纪念性刻石。石碑的构造以墓碑为代表,由碑首、碑

身和碑座组成。上端称碑首,碑首方形的称碑,园形的称竭,尖形的称纷头揭,碑额上用篆书或隶书刻写碑题; 碑身通常为长方形,高六尺左右,正面刻碑文,背面刻一些辅助性文字:碑座有方形和龟蚊等形制。

8. 华表

【答案】华表是古代一种柱形的标识性的建筑物,一般立在路口、大型建筑物、园林、宫室前面作为标志,立在陵寝前面的标识墓道,叫神道碑。

三、简答题

9. 三大地方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有什么? 形成因素都有哪些?

【答案】三大地方园林指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1)主要风格特点:

①江南园林:空间富于变化,移步换景,小见大; 叠山石料太湖石、黄石为主; 园林植物落叶为主,配合常绿花木; 园林建筑取江南民间乡土风格,如水墨画; 家具、字画精美。

②北方园林:建筑封闭厚重,具有刚健之美; 较重视礼仪典章,多使用中轴线; 叠山多当地的大青石、北太湖石为主,且技法厚重; 水体较小,有时出现旱园; 植物落叶为主,花木品种较少,有时呈现萧索寒林景观。

③岭南园林:规划上以宅院为主,庭院与庭院的组合变化; 用英石包镶假山,所谓“塑石”,出现姿态嶙峋的景观; 沿海一带用石蛋、珊瑚礁掇山; 水体较大,平面呈明显的几何图形,园中多有纵横轴线,受到西方园林文化的影响; 建筑通透开敞,体量偏大,或建筑密度稍大,深邃而不开朗; 观赏植物品种丰富多样,一年四季花团锦簇,景象常新。

(2)形成因素:自然方面:各地气候、物产,环境等构园因素的差异。人文方面:各地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城市工商业的兴起,资本萌芽的发展。造园技术方面:文人、士流、富商大贾及造园工匠相互学习,身份的转化,造园技艺的广泛普及等。

四、论述题

10.分析圆觉寺、太素宫、普宁寺、乌尤寺的选址特点。

【答案】(1)圆觉寺选址在舌状的山嘴上,有两流三叠之景。

①圆觉寺在云南巍山县境内的巍宝山,山脉自东北走向西南,山下的瓜河蜿流如襟带。山体内秀外雄,天然植被极好;

②位于山的西南麓,寺的规模并不大,平面略呈丁字形,建置在有如舌状突出的山嘴上; ③寺的周围古树参天,把建筑隐蔽在一片浓阴之;

④山门前的半月形台地形成小广场,这个台地也就是山嘴的最前沿,地形至此陡然下降成大壑,可以俯瞰山下平坝的开阔的田野景观;

⑤山门广场兼作交通枢纽,右侧山道沿山嘴缓缓迂曲上升,左侧山道缓缓下降,蜿蜒起伏于幽谷之中,几经转折而下至跨溪的小桥;

⑥桥下流水潺潺,即著名的“两流三叠”之景,也成了山门的入口延伸线的起点。因此,圆觉寺虽小,却颇能引人入胜,而成为巍宝山风景名胜区的一个出色的景点。

(2)太素宫太素宫在安徽休宁县境内的祁云山,始建于宋代宝庆年间。后经历代多次重修,最后一次重修是在光绪年间。“文革”期间建筑全部被毁,现仅剩遗址。太素宫因其建筑之壮丽而成为江南著名的道观,但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选址之绝佳,从而创设了不同一般的园林化环境。

①建筑群的左、右、后三面群山环抱,山势前低后高、前缓后陡。这是堪舆家所谓“交椅背”的上好风水,道观的三进院落正好位于这个袋形山坳的中央部位;

②山的左右两翼较低,向前张开形成喇叭日;

③道观的山门居中,前为月台,月台之前地势陡然下降,面临深渊大壑,大壑之中,一座孤峰“香炉峰”自谷底拔地耸立;

④峰顶建铁亭,狮、象二山环抱峙立它的左右,有若君臣朝揖之势,月台与山道交汇为山门广场;

⑤道观建筑群的中轴线通过广场往前延伸,正好与香炉峰对位重合,因此,在道观的三重殿堂内均可透过明间两柱和仿、槛的框景,看到香炉峰上半部的挺秀形象。寺观周围环境真可谓气象万千,经园林化的处理而创设的种种景观又让人目不暇接,把太素宫烘托得犹如仙山琼阁一般。诸如此类的立意与太素宫作为洞天福地的道观性质均十分贴切,乃是名山风景区的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完美结合的一例。

(3)普宁寺普宁寺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约2.5千米山脚下,始建于乾隆二十年,为著名的“外八庙”之一。

①寺院建筑群沿南北中轴线纵深布置,分为南、北两部分;

②南半部为“汉式”部分,建筑布局按照我国内地佛寺“七堂伽蓝”的汉族传统格式,由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其两配殿组成三进院落;

③北半部为“藏式”部分,建在高出于南半部地平约9米的金刚墙之上,建筑物沿山坡布置,均为藏、汉混合的形式。普宁寺把宗教的内容与园林的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寓佛教的庄严气氛于园林的赏心悦目之中,运用园林化的手法来渲染佛国天堂的理想境界。这在我国内地的寺观园林中乃是罕见的一例。

(4)鸟尤寺,在四川乐山嘉陵汪畔的一个小岛上,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现存规模则为清末修建的。

①寺院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地形的特点,把建筑群适当地拆散、拉开,沿着岛的临江一面延展为三组;

②这样沿江展开的布局可以一举四得

a. 能够最大限度地收摄江面的风景,获得最佳的观景;

b.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寺院建筑群的点景作用,成为泛舟江上的主要观赏对象;

c. 有利于结合岛屿地形地貌作外围园林化的处理;

d. 把码头与山门合而为一,满足了交通组织的合理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