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804园林快速设计[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江南三大名石之冠,著名的太湖石“玉玲珑夕,在( )中。
A. 扬州个园
B. 苏州留园
C. 苏州拙政园
D. 上海豫园
【答案】D
【解析】豫园位于上海南市区城啤庙地区,著名的花石纲遗物,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太湖石“玉玲珑”也是其一大景观。
2. 中国古代园林形成了私家、皇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的时期是( )。
A. 魏晋南北朝
B. 隋唐
C. 两汉
D. 未
【答案】A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文学艺术对自然山水美的探求,也促进了园林艺术的转变。私家园林逐渐增加,并已经开始走上提炼、概括自然山水美的新阶段,逐渐形成私家、皇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
3. 广东的清晖园始建于( )时期。
A. 元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其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江苏无锡寄畅园因园外惠山的景色而显得更加秀丽,在园林构景中属于( )。
A. 对景
B. 添景
C. 借景
D. 漏景
【答案】C
【解析】借景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达到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效果,寄畅园运用此方法构景。A 项,对景是指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或构景方法; B 项,添景是指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为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D 项,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的,是一种若隐若现,含蓄雅致的构景方法。
二、填空题
5. _____和_____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答案】狩猎; 通神
【解析】最旱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是“囿”,园林中的主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囿”为狩猎之用,而“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
6. 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就全国范围的宏观而言,形成了_____、_____、_____三在风格鼎峙的局面。
【答案】江南、北方、岭南
【解析】后成熟期的私家园林,就全国范围的宏观而言,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鼎峙的局面。其他地区的园林或多或少受到它们的影响也出现许多亚风格,或者说,三大风格的变体。
7. 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_____类型。
【答案】离宫御园
【解析】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离宫苑囿,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憧区。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为华清宫。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
8. 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又称_____
【答案】山庄
【解析】“别业”一词是与“旧业”或“第宅”相对而言,业主往往原有一处住宅,而后另
营别墅,称为别业。称别墅时,则是突出其园林气氛以区别于一般住宅。在唐代称之为别业、山庄、庄,规模较小的也称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三、论述题
9. 论述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及其借鉴价值。
【答案】(1)风格特点
①简远: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风景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创作方法更多地趋向写意的表征。简约不意味着简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造园要素如山形、水体、花木、鸟兽、建筑不追求品类之繁富,不滥用设计之技巧,也不过多地切分景域或景区。
②疏朗: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园林掇山往往主山连绵、客山拱伏而构成一体,且山势多平缓,不作故意的大起大伏。水体多半以大面积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植物配置亦以大面积的从植或群植成林为主,林间留出隙地,虚实相衬,于幽奥中见旷朗。建筑的密度低,数量少,而且个体多于群体。
③雅致:文人士流园林追求高蹈、雅趣,并把这种志趣寄托于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并通过它们的拟人化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④天然:天然之趣表现在两方面; 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园林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更注意收纳、摄取园外之景,使得园内园外两相结合而浑然一体。文献中常提到园中多有高出十树梢的台,即为观赏园外风景而建置的。
(2)借鉴意义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是古代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官宦及商贾园林长期模仿效法的典范,同时受到欧洲世界的赞赏学习。迄今在国内外园林规划设计、造园技艺等方面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