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南阳师范学院801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其价值周转方式有哪些不同?

【答案】(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含义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在使用价值形态上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可以较长期地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直至其使用价值需要更新为止,它们的价值也就根据其使用价值的逐渐损耗而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次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并随着商品的出售而以货币形式逐渐收回,直至使用价值使用寿命的结束,其价值才全部转移完毕。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对象的资本的周转,是采取原有价值一次转移的方式;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周转则是以新价值的再创造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耗费,但形式上也是价值的一次性回收和补偿。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之处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资本周转方式上存在差异,它们的周转速度也不相同:

①固定资本价值是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分批转移,并逐渐地分批加以回收; 流动资本价值是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转移,并通过产品出售而全部回收。

②两者的物质形态的更新方式也不同,固定资本在其跨越多个生产周期的较长的有效使用期内可不必更新; 流动资本则需在每一生产周期开始前都得到及时更新。

③固定资本的预付量大,且分批转移,因而价值回收较为缓慢,周转期长; 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一次全部回收其价值,因而价值回收期短,周转期短。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本的比重越大,全部资本的周转越慢; 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全部资本的周转就越快。

2.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答案】(1)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构成具有双重意义:

①从实物形态上看,资本的构成是由生产资料的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因此,马克思把这种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②从价值形态看,资本的构成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

的价值决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马克思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2)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①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乘」余价值,为了在竞争中保存自己击败对手,总是千方百计地改进生产技术,采用新的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必然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就随之提高。同时,资本的积累、积聚和集中,为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从而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既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又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②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从而造成日益增多的产业后备军,使无产阶级陷于失业、贫困。

3.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答案】(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为了同自然界作斗争,人们相互之间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而人们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从事生产活动,获取物质资料和相应的经济利益。因此,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它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否则就会影响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表现在: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当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某种生产关系建立起来后,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以及被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同样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冲破这种生产关系的束缚,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不仅提出变革某种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且规定了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方向和程度。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推动生产力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归根到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不能长期地落后于生产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是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决定着一种生产关系向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过渡,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掌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关系的原理,自觉遵循和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论述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关系。

【答案】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国家债券等,同一笔货币被反复使用便产生虚拟资本;

②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以资本所有权证书的形式进入流通,同一张所有权证书或债权凭证反复交易就形成纯粹的虚拟资本。

(1)信用制度对虚拟资本的影响一一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

①在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货币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

②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股票,债券等资本所有权证书,可以获得定期收入,并且可以在证券市场自由买卖,实现价值增殖,也逐渐被视为可以独立地获取收入,成为具有小同于现实资本存在形式的虚拟资本;

③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股票,债券的成功发行并从购买者手中获得现实的资本,并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依托于庞大的信用体系,特别是离不开银行信用的参与。

(2)虚拟资本也对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①银行资本本身的虚拟化。随着有价证券独立运动的发展以及有价证券高收益的性质,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逐渐同意债务人用有价证券来担保获得贷款。这使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现金(银行券),二是有价证券。银行资本的虚拟化不仅表现为发放贷款时作为担保手段吸纳的股票、债券等,还有相当部分是银行作为一项投资直接购入的企业股票、债券;

②虚拟资本还导致大量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金融衍生品指以货币、外汇、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作为买卖对象的金融商品。如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股票期权等。这些金融衍生品具有双重的虚拟性:一方面是实物资产价值在传统金融工具上的虚拟,如股票,债券等; 另一方面是已虚拟的传统金融工具对金融衍生证券的进一步虚拟。衍生证券的利润已经与实业投资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源于衍生证券市场上的利润再分配。

二、论述题

5. 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掀起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

【答案】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的主要原因是:

(1)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原来的传统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先行作用降低,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部门兴起,从而使得处于基础部门的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下降了。

(2)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市场供应小型化、多样化,国际竞争激烈,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灵活,应变能力强,而国有企业不足以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

(3)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滞胀”局面,国有企业低效率、高亏损的问题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