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848新闻与传播实务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双向传播
【答案】双向传播是指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活动。在双向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均具有双向性,但这种双向性有强弱之分。对话、打电话或计算机通信等属于双向性较强的传播活动,而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活动的双向性较弱。
2. 随机抽(取)样(randomsampling )
【答案】随机抽(取)样是指保证调查对象总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同等被抽中的可能的调查方法,是一种完全依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的抽样调查,被称为是一种“等概率”。随机抽样有四种基本形式,即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多级抽样。
3. 循环模式
【答案】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于1954年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受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4. “付费墙”
【答案】“付费墙”(PayWalls ),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它是在传统报业的衰落下,许多新闻提供商建立的网上付费模式。建立付费墙的目的就在于将不订阅报纸的潜在读者挡在墙外,并且产生了质量更高的网上收益和更高的每千次点击(CPM )费率。自2009年5月12日默多克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在所有面向手机平台的读报软件中,英国的《卫报》是第一家实施收费的。该报在iPhone 和ipodtouch 的读报软件下载已超过10万次。自2009年12月14日起((卫报》开始向iPhone 手机用户推出收费订报服务,每月收费2.39英镑。
5. 参与式观察
【答案】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其优点是,可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很好的方法。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这也是记者喜欢采取暗访手段的原因。其缺点是,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参与式观察的程序是不明确的,观察无系统,其资料
难以用数量表示,其研究结果也无法重复。
二、简答题
6. “报纸上最近接连报道,政府限制房价过快增长措施奏效,房价持续下跌。对此,尽管我还是不打算买房,但我认为,其他人应该会相信是出手买房的好时机了。”你认为哪一传播效果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传播现象? 请简释这一传播效果理论。
【答案】“第三人效果”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传播现象。
“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提出人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P. 戴维森。1983年,他在《公共舆论季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文章中他提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
题目中,“对此,尽管我还是不打算买房,但我认为,其他人应该会相信是出手买房的好时机了。”反映了人们在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之际,通常会认为最大效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发生在“他人”(广义上的第三人)身上。这符合“第三人效果”的理论观点。
7. 什么是数字鸿沟? 其可能的社会后果是什么?
【答案】(1)数字鸿沟的定义
数字鸿沟是指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已的产生,从世界范围看,就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及信息化程度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 从发展中国家看,就是由于地区、行业、所有制以及企业规模等差异,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
(2)数字鸿沟的社会后果
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竟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的今天,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因特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操作技术普及水平等差异,造成了信息资源获取能力的巨大差距,进而影响了弱势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不同人群之间因为收入、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域及种族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了对因特网技术掌握和运用等的差异,进而导致了不同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机遇、待遇不等,出现了“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等问题。
数字鸿沟己不只是国家间或国家内部在信息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的使用、电子化服务方面差别的问题,它牵扯到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多寡和资金、文化、就业、生活质量等问题,牵扯到国家或地区科技参与能力的强弱、经济的增长方式等更深层次方面的社会问题。
8. 作为制度设计的“公共服务媒体”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案】进入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新时期,新闻媒介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所担负着的角色显得越来越重要。媒体天生具有公共关系和担当社会公共服务角色的职能。长期以来媒体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只是将媒体作为传播己往事实的新闻素材,履行单向传播的定位,而要想成为真正的“公共服
务媒体”还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1)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确保公民的表达权,鼓励公民积极广泛地利用公共媒介表达自己的要求和声音。构建公共服务平台需要网络技术、数字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2)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以及媒体的自由监督、表达的功能。
(3)重视媒介赋权,要让公民认识到媒介的公共服务功能,培养公民的媒介素养。
(1)保持传媒的公共性、社会性,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
(5)媒体应重视民间的声音,注重民生性、广泛性。真正成为人民表达意愿、讨论社会事务的公共论坛、伸张权利的公器。
9. 简述宣传与传播的异同。
【答案】(1)宣传与传播的含义
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②传播是人类对现实进行的象征性表述,以及这种表述得以成为可能的物质手段和制度条件,它直接表现为信息的社会流动和信息系统的运行。宣传与传播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2)宣传与传播的相同点
宣传本质上是一个传播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态。宣传的主要元素与传播一样,包括传者、媒介、信息、受众和效果。
(3)宣传与传播的不同点
传播是一个一般的范畴,‘已概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信息传递活动,包括新闻、娱乐、广告、书刊评论、公关、宣传、演讲等。而宣传则是一个特殊的范畴,它特指那些借助于各种手段来对受众施加一定影响的有目的的一种传播形态,‘般强调其政治含义。
10.简述麦克卢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及引起的社会问题。
【答案】(1)麦克卢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
①描绘出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人们可以快速地交流并在第一时间里得知发生的事情。即在“地球村”里,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角落,都如同生活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一样。传播速度的加速提高促成了地球空间实质上的变小,而空间的越来越狭小又进一步保证了时间上的同步性。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时间停止了,空间消失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村里,事情在同步发生。”
②从更广阔更理想的角度而言,也是与乔伊斯和威德汉姆·莱维斯的描述相应,麦克卢汉所说的“村落”还意味着共同的社区和可以共同塑造的全球社会。
(2)引起的社会问题
①传播媒介创造的环境。使整个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中。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我们虚构而完整地生活着,在电子时代。当我们的中枢神经在技术上延仲到了所有人类生活中,并与所有人合为一体时,我们很有必要参与到我们的每一个人类行为中去。”即在电子时代整个人类合为一体,每一个部分的行为都与整体有关,每一个部分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整体。在这样的家园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