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3土地资源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回归预测法
【答案】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己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因而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应用回归预测法同时需要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相互关系密切的同时序列,如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的耕地面积与农作物产量的时间序列。这两组时间序列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但这种相关不能表达成完全确定的函数式。
2.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3. 土地与土壤
【答案】土地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土壤是指土地综合体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农业土地更是如此,但是,它不能等同十土地而代替土地。
4. 科斯定理
【答案】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即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5. 土地质量
【答案】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的表示。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
异。土地质量可以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即土地特性指标综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
6. 地租
【答案】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地租有不同的分类:
①按地租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②按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可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
③按西方经济学理论可将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及经济地租。
二、简述题
7. 简述现阶段中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政策。
【答案】现阶段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1)从法律角度,土地资源管理原则可归纳如下:
①土地资源管理实行法律管制与经济引导的统一原则;
②国家土地利用管理和监督与制止滥占滥用土地;
③应用地籍簿资料在土地与各主管部门管理土地相协调;
④全国统一管理土地与各主管部门管理土地相协调;
⑤保证国家土地管理机构与各土地利用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⑥城乡土地资源管理的统一性。
(2)从经济角度,土地资源管理原则可归纳如下:
①土地资源管理应采取政治、经济、生态和技术上的综合措施;
②整体研究土地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③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利用和布局的地区特点;
④全面考虑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不同的功能作用;
⑤优先保证农业土地利用。
8. 如何应用时间序列预测法?
【答案】(1)认识时间序列模型
时间序列就是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一组数字序列。时间序列用于预测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变量由过去一直延续到未来,即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从而得到预测期的变量数值。这就是趋势预测法,所建立的模型就是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由过去预测未来的一种方法,简便易算。但由于事物发展不可能是它过去的简单重复,因此,这类方法只适用于短期预测,用于长期预测时准确性较差。这种方法也承认事物发展的不规律性,着眼于如何消除事物发展的不规律因素(偶然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时间序列预测法具体的包括以下几种预测方法,应该根据各种使用方法的适用条件对土
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预测。
①移动平均数预测法
移动平均数预测是以一个序列的局部资料的平均数作为外推预测的依据。移动平均是局部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整体平均不同),反映的是短期的平均水平,作为预测值使用。这种方法是在算术平均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耕地面积资料中含有季节性变动、周期性变动和随机性变动时,可用移动平均数法消除这些变动因素的影响,为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作出预测。
②增减量预测法
第一种,一期增减量预测。若下期与本期耕地面积的增减变动,与本期和前期的增减变动相同时,则可采用一期增减量预测方法。即在一个时间序列中,用本期与前期耕地面积的增减量调整本期耕地面积,并以此作为下期的预测值。
第二种,全时期平均增减量预测。全时间平均增减量预测法的特点是用一个时间序列全时期平均增减量作为下期增减量。
③增减速度预测法
第一种,一期增减速度顶测。若下期与本期耕地面积相比的增减速度,等于本期比前期的增减速度,可用此法。即用本期比前期的增减速度调整本期耕地面积,并以此作为下期的预测值。
第二种,全时期平均增减速度预测。该方法采用一个时间序列全时期的平均增减速度作为下期的增减速度,比只用一个环比增减速度预测的效果好。
④指数平滑预测法
指数平滑预测法是在对移动平均法加以改进的基础上产生的。该方法预测时,不要求较多的历史数据,数据存储量不必很大,应用起来较为方便。
⑤最小平方法
最小平方法是分析长期趋势较常用的方法。设趋势变化为时间t 的函数即y=x(t )。这条趋势线表示时间序列的基本变动方向,通常以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示。
趋势线应当满足下列两项要求:
a. 原数列与趋势线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值,即
b. 原数列与趋势线的离差总和为。,即=最小值; (Y 为原数列,Yc 为趋势值)。第一点的要求是主要的。满足了第一点要求,第二点要求必然得以满足。
常用线性趋势预测模型有以下三种,应根据原数列反映出来的现象变动特点,经分析研究后加以选定。
第一种,直线模型。假设据历年统计数据耕地面积表明,逐年增减量大致相同,其发展趋势呈直线型。在这种情况下,可设法找出一条最合适的直线,应用直线模型进行预测。
第二种,指数曲线模型。若耕地面积资料的逐期增减率大致相同,则预测现象的发展趋势是指数曲线型。
第三种,二次抛物线模型。如果动态数列的折线图上不是呈直线上升或直线下降,而是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线条表现有一个明显的转弯。在这种情况下,可配合一个一次抛物线趋势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