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一流人才内阁
【答案】第一流人才内阁是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的熊希龄内阁。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议员熊希龄为内阁总理。司法、教育、农商等少数总长职位由进步党人梁启超、汪大燮、张春等人担任,而陆军、内务、外交等重要部门还是牢牢掌握在袁世凯的嫡系军阀、官僚手中。由于梁启超等人都是社会名流,这个内阁又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2. 五五宪章
【答案】五五宪章是1932年12月国民党为回应民间的宪政要求,于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由立
1933年1月,1936法院起草的宪法草案。立法院正式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案前后七易其稿,
年5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称“五五宪草”。宪草计8章147条,其主要特点是:规定了行使政权之国民大会,总统集权的五院制中央政府,对人民之自由权利采取法律限制主义。
3. “一化三改”
【答案】“一化三改”是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简称。“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因此,也称“一体两翼”。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4. 宁汉合流
【答案】1927年9月,武汉国民党政府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合组,由于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反共,消除了与蒋介石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5. 《何梅协定》
【答案】《何梅协定》是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主要内容是:①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 ②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 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 ④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根据这一协定,国民政府丧失了在河北省的大部分主权。
6. 双百方针
【答案】双百方针是指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全
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该方针目的是为了发展、繁荣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在该方针的鼓舞下,一时间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活跃起来,但在1958年的反右风暴中中断。
7. 三湾改编
【答案】三湾改编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进行的一次整编。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
8. 庐山会议
【答案】庐山会议是指1959年7〜8月间的庐山会议包括两次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从8月2日至16日,是中共八届八中全会。7月2日至22日为庐山会议前期,主要是继续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7月23日至8月16日为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会议方向急转直下,变为进行反右倾斗争。
二、论述题
9. 我国三大改造是如何实现的?有哪些经验和不足?
【答案】三大改造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的,各地完成的时间也有不同。
(1)三大改造
①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的,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趁热打铁”的方针。
a. 经过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1951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首先分析了土地改革后农民的两种积极性: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决议草案规定了劳动互助的性质、形式、原则和发展方针。
b.1952年底,全国加入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40%, 形式主要是临时的和常年的互助组。
c.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这个决议肯定了1951年决议的正确内容,又在它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决议指出:“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今后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中心。,‟
d. 从1954年秋到1955年春,初级社猛增至67万个。部分地区再次出现急躁冒进倾向,强迫命令甚至威胁恐吓的情况屡屡发生。1955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农村工作部召开全国第三次农村工作会议,决定四条方针:一般停止发展;立即抓生产,全力巩固;少数的省县要适当地收缩;
把互助组办好,整顿好,照顾个体农民。
e.1955年7月,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讨论了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1955年9月至1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掀起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这个高潮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初级合作化高潮;二是初级社升高级社的尚潮;二是小社并大社的尚潮。
f.1956年底,各地农民绝大部分加入合作社,基本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地区也于1958年基本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手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55年12月下旬召开第五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1956年1月上旬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切实加强领导,保证手工业合作化同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同时完成。
a. 国家通过成立初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小组、中级形式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高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个体手工业引上合作化道路。1956年春出现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
b. 手工业与其他个体经济,如小商小贩、个体渔业,实现了合作化,使农民以外的绝大部分个体劳动者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利用和限制的政策。
a.1950年上半年打击投机资本、稳定市场物价,下半年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和随之对工商业的第二次调整,这些工作和斗争,一大批私营工商业被初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b. 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1955年开始出现各个行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1956年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都宣布实现了全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经验
①我国的三大改造是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国家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经济,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能够控制整个经济形势。
②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一条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道路,这样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改造,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
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采取了“赎买”的政策,通过将私营企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然后再进一步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有利于团结大多数私营企业资本家,有利于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等。
(3)不足
在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在对农业的改造中,出现了急躁冒进的情绪。
a. 在农业改造过程中,1955年下半年掀起高潮后,对以往行之有效的一些正确的方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