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暨南大学文学院807阅读与写作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简述辛派词人的艺术特色。

【答案】辛派词人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代表词人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辛派词人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1)雄豪悲壮的意境

作为辛派词人先驱的张孝祥,以诗人之句法抒发壮志豪情。其著名的《六州歌头》是南渡以来词坛上包容量最大的一首壮词。其指陈时事的纵横捭阖和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是辛派词人的先导。辛派词人的词作大多宏大开阔、雄豪悲壮。其词多战争意象,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尽显豪情意兴。

(2)多种创作手法的运用

辛派词人好用比兴,好用典,“掉书袋”,好以文为词; 多议论,以散文句法、章法入词,甚至用对话入词。辛派词人陈亮,以文为词,擅长议论。常常用词来表达他的政治军事主张,其词所论时事往往可以跟他的政论文相互印证。辛派词人继承和发扬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创作主张,打破文体之间的界限,丰富了词的创作手法。

(3)刚柔兼济的风格

陆游是辛派词人的中坚。陆游才气超然,擅长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他的词兼容各家之长,形成刚柔兼济,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辛派词人或雄豪悲壮,或婉约含蓄,或清新明丽,或庄或谐,词风丰富多变。

(4)散文化的语言

辛派词人在创作时受到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影响,填词时用词较少顾忌,多典故、俗语、成语,比如《论语》《孟子》中的句子、药名等皆入词。

综上所述,辛派词人受辛弃疾的影响,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上多有继承和发展。他们的词作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叹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促进了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2. 《古诗十九首》是什么时候的作品,收入何书? 其中《行行重行行》一首具体写的什么?

【答案】(1)《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的作品,最早由是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2)《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反映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①本诗的主人公和其丈夫感情很深,但因为种种原因又不得不远远分开,难以会面。她既担心丈夫在外地发生变化,又忧虑自己年华会很快消逝。当种种忧愁感伤都无法排遣时,她却努力把这一切抛开,深情祝愿游子在外多加保重,因而主人公的多情温柔和善良形象相当感人。

②诗歌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行行重行行》一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以及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此诗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全诗离合奇正,不迫不露、句意平远,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3. 阐释东方朔《答客难》的艺术特征。

【答案】《答客难》是篇赋体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突出的艺术成就,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1)对问答体的巧妙创新

《答客难》在继承宋玉《对楚王问》的基础上,又有重要发展创新。就汉代赋体文学而言,它既不同于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为代表的对统治者表示规谏的散体赋,也不同于正面抒发遭世不遇的骚体赋,而是以散文笔法通过反话正说、对比映照,在似是而非之中进行耐人寻味的发泄与嘲讽,名为客难己,实则为独出心裁地为难皇帝。

(2)辛辣尖刻的语言风格

《答客难》和贾谊《吊屈原赋》以来的骚体诗不遇赋相比,前者沉郁悲慨,后者则辛辣尖刻,从而更加丰富了汉赋的艺术表现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扬雄、班固、张衡、蔡邕,迭相祖述; 《解嘲》《答宾戏》《应间》《释诲》,应运而出,蔚为大观。

(3)时异事异的思想主题

《答客难》全文贯穿着“时异事异”的基本思想,即认为各个时代因历史条件不同,士所起的作用及被重视的程度亦不同。战国时代,由于“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因而士在诸侯争霸中起到极其重大作用。士也因此而受到诸侯王的重用。而天下一统的汉代,情况大不相同。为士者尽管修身洁行,尽管有才智,是否能受帝王重用是身不由己的。鉴于“时异事异”,作者强调指出不能以古衡今。这种从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分析社会问题的观点,是进步的,值得肯定。

4. 《九歌》的创作特点。

【答案】《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抒情诗。《九歌》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具有明显的表演性

《九歌》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人们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如《东皇太一》:“扬袍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即是对当时歌、乐、舞同时表演的记录。《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如《湘君》《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无论是歌、乐、舞三者一体,还是巫与神分角色演唱,都具有一定的戏曲因素,是后世戏曲艺术的萌芽。

(2)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深入

《九歌》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十分细腻深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倾诉外,还叙写了一些细节,如《湘君》言:“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由爱之深、思之切,而生焦虑疑惑之心,对痴情心态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此外,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干古言秋之祖”。《山鬼》中众多的景物描写:林深杳冥,白日昏暗,浮雨连绵,猿啾狖鸣,风木悲号,那种压抑低沉的气氛,真切地表现了山鬼的孤独和绝望之情。

(3)语言极富表现力

《九歌》的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不论是写情还是摹景,都能曲尽其态,有极强的表现力。在传达悲剧性的意境中,尤能低徊婉转,韵致悠长。后人赞曰:“激楚扬阿,声音凄楚,所以能动人而感神也。”

5. 中唐和晚唐咏史怀古诗的不同。

【答案】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为题材,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中唐和晚唐咏史怀古诗在思想内容上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

(1)中唐咏史怀古诗多吊古伤今

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硬时弊,寄托怀抱。艺术表现上,以写景为主,长于情景交融。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西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2)晚唐咏史怀古诗多追忆与感伤

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咏史”多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一个历史事件,也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和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商隐的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