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滨州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两难故事
【答案】两难故事是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一种方法。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与10〜16岁儿童进行道德谈话。两难故事创设了一种道德两难情境,要求儿童作出选择。人的行动是应该遵从规则和权威,还是应该遵从与此相冲突的他人的需要与利益?经典的两难故事为:一个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使妻子等死。柯尔伯格依据儿童对遵从规则还是服从需要的行为选择,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2. 发展心理学
【答案】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宄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宄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它研宄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为了研宄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宄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3. 亲社会行为
【答案】亲社会行为是指准备帮助他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行动的行为,如助人、合作、分享等。从很早开始,儿童就表现出多种亲社会行为;当儿童自愿帮助他人而不考虑任何外在奖励或没有个人动机时, 则是一种利他主义,这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主要形式;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抚养方式、成人的榜样、大众传媒,儿童的移情能力、社会认知能力、道德判断水平等因素。
4. 恋母情结
【答案】恋母情结原义指男孩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绪,后统指幼儿对异性父母的依恋、亲近,而对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复合情绪,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相传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子因应验一个神谕,无意杀死生父,娶母为妻。弗洛伊德借此论证儿童性心理的特征,认为儿童在
性器期(3〜5岁)男孩出现恋母妒父的情绪,潜意识中想取代父亲独占母亲的爱,但因父亲比自己更强大有力,故心理上常以父亲自居,极力模仿父亲的行为和态度;到了青春期,这种冲动还会出现,直到有了性爱对象才会获得解决。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害怕被父亲阉割,而逐渐消除恋母情结。女孩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生意味着爱的对象从母亲转向父亲,这一情结在女孩意识到自己没有“阳具”时达到了顶峰。如不能很好得到解决就会成为未来神经症的根源。新弗洛伊德主义批评恋母情结缺乏科学根据,弗洛伊德自己也认为许多人并未表现出这一情结,许多男孩和父亲、女孩和母亲感情十分融洽,毫无敌意。但他又说前一种情况是因恋母情结完全被压抑所致,后一种情况则是同性恋的表现。过分强调恋母情结等儿童早期经历在人格形成的作用,会导致忽视后期教育的意义,陷入早期经验决定论的境地。
二、简答题
5. 简述时间知觉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包括四种形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如下:
(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较差。
—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2)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
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
(3)人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的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厌恶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的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的快。
6. 成年晚期面临的三大挑战、四项任务及主要心理卫生问题是什么? 结合老年期生活实际谈谈你对SOC 模型的解读或评价。
【答案】(1)成年晚期面临的三大挑战是:
①适应生理上的变化;
②重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
③形成新的生活结构。
(2)四项发展任务是:
①接受自己(退休后)的生活;
②促进智力发展;
③将精力投入到新的角色和活动中;
④形成科学的死亡观。
(3)①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SOC 模型的基本内容
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SOC 模型是成功解决成年晚期适应老化的理论模型。根据该理论模型,
适应要整合以下三种过程:
a. 选择,确认最有价值或最重要的机遇或活动领域;
b. 最优化,有效地分配和提炼资源,以便在所选择的领域中发挥更高水平的作用;
c. 补偿,在资源减少的情况下,确定一些可以弥补损失和将其对功能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小的策略。
②对该理论的评价
人到老年,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资源的变化:时间可能比较多,但身体健康不佳,也可能缺少经济来源等。因此,老年人要想获得生活满意感,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个具体目标(放弃某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作为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然后有效地投入内部资源(精力、想法、
,同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聘请技术顾问等),以便发挥最大的作用。SOC 模型给老年人计划等)
最重要的提示是,性别、年龄、民族以至于经济收入并不能预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或生活满意度,幸福与否依赖于这样一种能力:通过对有限资源的管理,个体设法减轻生活应激事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便继续承担有价值的角色和从事有价值的活动。
7. 下面是一位14岁男生的日记摘抄,试分析日记内容反映的初中生的典型心理特点。
,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我们。 大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
不到两年,我长高了,吃得多了,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不再是“小小少年”。但是在父母眼里,我仍然还是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店或外出散步,妈妈还是像过去一样,拉着我的手,生怕我会走丢似的。要是被同学看见了,真是丢死人了。更让我苦恼的是,妈妈总是事无巨细地管着我,
;晚上做完作业,刚打开电视想看看体每天骑车上学,妈妈总是不断地唠叨:“马路上多加小心”
育新闻,妈妈又会问;“作业做完了吗? 早点休息,明天一大早还得上学呢!”运动鞋想买阿迪达斯的,妈妈却非要买耐克的……
走进教室,我总觉得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我,跟女同学打个招呼会感到脸红心跳;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会欣喜若狂,一次小考考砸了会垂头丧气;为了一个小问题,会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当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又会觉得羞愧难当……
在同学的眼中,我帅吗?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吗? ……尽管有这么多烦恼,父母却浑然不知,有时候想和他们交流,但又总觉得有些难以启齿。真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仔细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似乎又都与我有同样的问题、困惑和迷茫……
【答案】日记内容反映了初中生在青春期前后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和思维这三方面的心理变化特点。
(1)自我意识的发展
①自我评价的发展
a.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表现在有主见、注重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日记中写到:“有了自己
,,等都说明这位少年在意的主见,而不再是小小少年”“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会觉得羞愧难当”
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评价和看法,希望自己可以在别人面前建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