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815新闻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第四媒体
【答案】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体”的概念。第四媒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从广义上讲,“第四媒体”泛指因特网(因特网是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因特网不仅具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它还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其他功能。②从狭义上讲,“第四媒体”是特指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络。因此,第四媒体又被称为网络媒体,即通过因特网传送文字、声音和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第四媒体还被称为大众传播新媒体,这是相对目前已经存在的报刊、广播、电视三种传统大众传播媒体而言的。
2. 专访
【答案】专访是指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以一种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卞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义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强,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3. 概述型导语
【答案】概述型导语是指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这是用得最多、也较易把握的一类导语。这类导语的优点是: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捷明了,称为“直线交流’,,极易为读者所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大多采用这类导语。
4. 特稿
【答案】特稿是指一种借用文学描写的各种技法更加生动、更加详细、更加深入地报道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体裁。特稿的任务一是向受众提供全新的新闻信息,二是展现新闻的现场情景和生动细节,让受众对新闻事件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三是对新闻的意义进行深入的解释,这包括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对新闻事件内部与外部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进行剖析。
5. 社区媒体
【答案】社区媒体是指根植于各中高档社区内、形成网络化布局的新型媒体。社区媒体按分布地点不同可分为生活社区媒体、商务社区媒体和校园社区媒体=大类。生活社区媒体分布在各住
宅小区及商住楼里的住宅区域,商务社区媒体分布在写字楼、酒店、商场超市(各类大卖)、健身会所、医院、医药连锁店、高尔夫会所及娱乐场所等地,校园社区媒体一般分布在是各高等院校。社区媒体具有分布范围广,设计制作精美,社区冲击力强,广告时效长等的特点。
6. 纵式结构
【答案】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又称单线条过程链接法。这种结构方式较为常见,使用起来也较为简单,适用于报道有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如有些新闻小故事、事件通讯等。这种结构一目了然的地方,即是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直接作为通讯结构的主要线索。
7. 新闻批评
【答案】新闻批评是指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评。新闻批评所监督的内容,其广泛性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它把批评的内容公开诉诸社会公众,这样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或关心、同情,或愤怒、谴责,因而具有不可阻挡的巨大社会冲击力。新闻批评以事实报道为基本手段,以严密跟踪为操作方式,从而形成这种舆论监督形式在真实性和持续性上的独特优势。新闻批评具有开放的、自由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督,让参与者自由地、充分地发表意见。新闻批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
8. 新闻背景
【答案】新闻背景是指对于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环境和主客观条件所作的说明。它通过引用有关材料,应用交代、说明、解释、对比、衬托等手法,显现或暗示新闻事实的成因、意义等,藉以深化新闻主题,帮助受众透过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事实的本质及其对周围事物的影响。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被称为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不是新闻事实,是有助十理解新闻事实的必要材料,运用时务必精挑细拣,尽量控制在“必要”的限度以内。
9. 剖析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剖析型社会观察通讯大多报道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类题材。这类题材往往已为社会所关注。但受众获知的表面信息虽多,却缺乏对这类问题高屋建领的信息梳理和根源剖析。这类通讯的报道方式大多在纪实的基础上剖析问题。报道中有许多分析解释的段落,是对纪实内容必要的整理和深化,有比较强的社会认识价值。
10.透视感
【答案】透视感是指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它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特写的目的是把新闻事实“镜头化”了以后,对读者产生更强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入细致地体味其中的神韵与精髓。因此,它虽然摄取与描写的只是新闻事实的一个片断、一个剖面,但这个片断、这个剖面,应该具备透视全局性或者本质性内容的功能。
二、简答题
11.简述新闻述评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
【答案】新闻述评是一种有述有评,评述相间的报道式样。新闻述评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在于:
(1)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评,是分析研究的结果,要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中也含有评的成分,然而,述评中的评与其他分析性新闻中的分析,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分析与评论有时是难以严格区分的。实际上,新闻作品都是主观加工的产物。客观的加工过程,只是观点的由来与表述均以对客观事实的分析为手段,只是更强调客观色彩罢了。新闻述评与一般的分析性新闻,如新闻分析、解释性新闻的差异也在这里。前者主要是运用事实表达观点,而新闻述评则允许超越、跳出事实,直接说话。就加工一一认识过程而言,述评的作者大多对某些问题早有“看法”,早有议论的愿望,某种新闻事实或新闻由头的出现,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议论的契机。从这个角度讲,它们也的确如莱斯特·麦克尔所说,“是一种受论点和感情影响的主观加工过程”。如果一定要将述评与分析性新闻加以区别的话,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差别之一。
(2)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的评论和分析性消息有所不同。在一般的评论中,事实只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它们未必是新近发生、发现的,也未必是完整的。分析性新闻虽然要以大量事实说明见解,但是,它的事实往往是多样的、可以仟意调遣的材料,而新闻述评因其兼有报道与评论两种职能,报道是手段,评论是目的,报道是评论的依托。所以,总体来说,新闻述评不能不清晰地反映事实。
12.事件通讯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是什么?
【答案】事件通讯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具体如下:
(1)事件通讯的共同特点
①新闻性与具体性
新闻性是前提,没有新闻性就不必作详细报道; 具体性是基础,不具体就写不出详情经过,展不开故事情节,也就构不成一篇完整的、生动的通讯。
②典型性与重要性
事件越典型,其普遍意义越大; 事件越重要,越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兴趣。当然,这个要求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有各种事件类型: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一般事件、趣味性事件。但一定要有某种典型性。
③完整性与形象性
事件要完整,以便写出全貌; 有时即使是写一个片断,也要把这个片断翔实完整地反映出来。既然是事件的详尽报道,就要求具有形象性,没有形象很难写得生动和吸引人。
(2)事件通讯写作的具体要求
①以人记事,以事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