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815新闻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闻自由
【答案】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同时也包含人民群众有创办新闻机构或者接收新闻信息的权利。新闻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的,1789年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资产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 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新闻自由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
2. 报道角度
【答案】报道角度,是指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选择报道角度,实际上就是选择揭示蕴藏在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具体途径。它关系到一篇新闻报道是否能够有夺目的光彩,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对于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表现,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3. 概述型导语
【答案】概述型导语是指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这是用得最多、也较易把握的一类导语。这类导语的优点是: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捷明了,称为“直线交流’,,极易为读者所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大多采用这类导语。
4. 提问
【答案】提问是指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提问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可分为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三种形式,还可以分为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两类。提问时要注意做到简洁、具体、深刻、间接、自然、节制。提问是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
5. 倒金字塔结构
【答案】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是指主体本身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其的特点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
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 ‘白的导语一般采用是“部分要素导语”,在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内容: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简略、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6. 现场报道
【答案】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现场报道是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手持话筒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现场报道的特征是:主客观音响的同步性和不可分割性(主述与背景); 地点的不可变性; 即时性; 直观性与描述性。其优势是:有利于发挥广播短、平、快的优势; 有利于发挥广播的音响优势,能产生很强的现场感。短处是:地域跨度较大或时间跨度大的新闻内容,不适宜采用这种方式; 现场报道受报道形式的局限,往往容易表象化。
7. 剖析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剖析型社会观察通讯大多报道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类题材。这类题材往往已为社会所关注。但受众获知的表面信息虽多,却缺乏对这类问题高屋建领的信息梳理和根源剖析。这类通讯的报道方式大多在纪实的基础上剖析问题。报道中有许多分析解释的段落,是对纪实内容必要的整理和深化,有比较强的社会认识价值。
8. 通讯
【答案】通讯是指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等。一般而言,通讯具有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和议论色彩较浓等五大特点。
9. 直接性导语
【答案】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10.谈话实录型通讯
【答案】谈话实录型通讯是指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要角色的通讯。在叙事记述型通讯中,往往也会涉及人物之间、记者与被访者之间的对话,但它并不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出现。而在谈话实录型通讯中,谈话无疑是主角。谈话成为主角,包括以下两项含义:①谈话在文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构成整个文本; ②谈话在文本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谈话的质量决定着全篇的质量,谈话的成败决定着全篇成败。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答案】任何文章的写作,所遇到的基本的矛盾都是如何处理材料和观点的矛盾。新闻写作遇到的矛盾也不例外,它要处理的是新闻事实与记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方法是“用事实说话”。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没有事实的支持,就没有新闻报道。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形式。新闻的指导性、政治性等,都是由事实派生出来的,不是独立存在的。
(2)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3)事实最符合受众需要
①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知道一些新鲜事,而不是首先想知道一些道理。
②从受众的心理分析,在阅读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愿意接受记者提供的事实,相信通过自己的头脑对事实所做出的判断,而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更讨厌那种充满大话、空话的宣传和强制性的灌输。
③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指出,最好的传播效果是劝服,而不是压服。
12.如何认识人物通讯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答案】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人物通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卞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通讯家族中,人物通讯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2)在记者众多的个人作品集或“经验谈”中,人物通讯(包括人物特写)和采写人物通讯的经验体会所占的比例最大。
(3)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方面
①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与西方新闻界相比,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人物通讯显得十分突出。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人物通讯以其比重大、兴盛时期长、社会作用显著和发展变化快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中的突出现象。今天,用人物通讯报道时代英雄和先进人物,以模范事迹和时代精神鼓舞和教育群众仍然是新闻界的重大任务。
②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舆情和思维模式的变化催生了新的新闻观念和新闻思维,人物通讯的报道内容、报道理念和采写技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a. 报道对象的变化
采写对象从单纯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群和弱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