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中国古代,自从产生拥有权力极大的君主,便有了专职负责其安全的禁卫人员。历代沿革,王朝更替,而负责君主安全的禁卫机构一直存在。从表面概念上看,宿卫禁军涵盖之范围不断扩展,大致经历着由君主亲从向外朝军职或武官不断变化的趋势,但客观上承担帝王近身扈从之军队只能是各王朝的部分武力。在北宋之前的历史演进中,虽然各代王朝于禁卫名称或组成上各有差异,但却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
皇宫宿卫禁军效命的终极目的在于皇帝与皇宫。北宋都城东京之皇城、宫城为同一城,它是在继承前朝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宋人习惯上也称大内。北宋皇宫殿宇众多,势必有数量可观的禁卫;其宿卫制度颇为森严,这从当时部分禁卫律法可窥一斑;皇帝对宿卫禁军普遍重视,主要表现于禁军的拔擢以及律法约束等层面。在理论上北宋禁军皆为皇帝禁卫军队,但殿前司与皇城司等机构统率的禁军,包括诸班直、宽衣天武官、皇城司亲从亲事官等,具体承担着皇宫宿卫职责。御前忠佐军头司、骐骥院等不属于皇宫宿卫禁军之行列。北宋三衙禁军在总体形势上承担着拱卫京师和皇宫的职责。
殿前军是北宋皇宫宿卫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中期,经过五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成为皇帝常设的禁卫武装。北宋殿前亲卫禁军如诸班直,无论于形式和内容,皆深受晚唐五代乱世社会的影响。皇帝禁卫军队以“班”、“直”形式来组织管理,并以之而番号,这是晚唐五代以来历史社会的新现象。北宋建国后,殿前班直大部分承袭了后周的禁军体系,所谓“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皇城司之原本职能首先在于禁卫皇城、扈从皇帝的军事方面。北宋皇城司禁军包括亲从、亲事官等,是皇宫宿卫的主要力量之一。宽衣天武禁军在皇宫禁卫中占据一席之地,应与历史的顺延性和习惯性有很大关系。
北宋帝王重视皇宫宿卫,对于宿卫禁军的素质状况更非常关注,尽可能在制度上保障吸纳到最满意的人才为己所用。这些制度就是关于皇宫宿卫禁军的拣选召募、技能训练、法律规章以及俸禄待遇等具体的政策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又存在别样情况。
皇宫宿卫禁军作为赵宋王朝禁军的精锐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之一,自然也受到当时传统治国方针的影响。北宋一朝比较传统和典型的治国方针便是“崇文抑武”之国策。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北宋皇宫宿卫禁军呈现出一些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