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私营上层报纸的性质和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案】18世纪后期,英国先于其他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工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工商业进一步繁荣,广告日益增多,这些都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带来了活力。这一时期,私营上层报纸开始出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泰晤士报》。下面以《泰晤士报》为例说明私营上层的性质和特点。

(1)《泰晤士报》的性质

①最初的《泰晤士报》同样受控于英国政府,每年接受政府的津贴,充当政府的传声筒。 ②1803年,沃尔特第一接管《泰晤士报》后,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革,开始实行一种办报独立的原则,率先在英国打出了报刊“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旗号。而后该报凭借出色的报道与重要的独家新闻而销路大增,从而在经济方面可以依赖广告和发行的收入做到自给自足,逐步摆脱了官方的“资助”,成为一份独立的私营上层报纸。

(2)《泰晤士报》的特点

①《泰晤士报》有一种特殊的赋性,它是一个国家的公器。《泰晤士报》是一份非党派的报纸,并无明确的政党背景,但同样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已是工商资产的代言人,和统治集团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能在工业革命后的政治形势下,成为影响英国政局的重要力量。

②《泰晤士报》具有权威性,其国际报道常常使有关国家刮目相看,不得不掂量一下它的分量。

③就政治立场而言,《泰晤士报》以保守著称,但也常常改变态度。

2. 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哪几方面的措施?

【答案】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以下方面的措施:

(1)实行一区一报制

墨索里尼认为,全国报纸太多,不便实行统一管制。于是颁布《新闻法》,规定各地报纸合并,一个地区只准许一家报纸发行。这个办法不仅可以使言论趋于一致,而且是消灭反对派报纸的最好的办法。二战期间,德国、日本等国均仿效过这种做法。

(2)制定《新闻记者登记法》

《新闻记者登记法》颁布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者法。该法规定:凡有违反国家利益之行为者,即撤销记者之资格。同时规定:凡不对法西斯效忠者,均不得从事新闻事业。根据这一

法令,百多名记者被拒绝登记,《晚邮报》主编阿尔伯蒂尼也被迫辞职。

(3)向新闻界直接发布宣传指示

墨索里尼执政期间,各报总编辑或代表要经常到新闻宣传部接受口头或书面指示,这些指示包括每天的版面安排、标题字号和言论基调。1932年海军演习时,新闻宣传部指示各报夸大事实,说明参加演习的舰艇有100艘,潜艇30艘。并强调,在这次演习中海军部分是最重要的,罗马的任何报纸只能将最大的标题给予海军部分(尽管空军部分也很重要)。

(4)实行新闻检查

1924年,社会党议员马蒂奥特因发表反法西斯演说而遭暗杀,全国大小报纸群起攻击法西斯党。墨索里尼感到这样下去对法西斯政权威胁甚大,于是决定实行新闻检查。政府规定,国内新闻由地方长官负责,外籍记者由邮政总局负责。新闻检查人员可随意延长检查时间,使新闻失去效力; 亦可删改或扣压新闻。外籍记者如不服从,可判处五年至十年的徒刑。

3. 简述“一战”后法国报业的垄断化进程。

【答案】战后法国报业在新的起点重新兼并集中,最终形成垄断。具体说来,战后法国报业的垄断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

由于纸价上涨和经营不善,法国报纸数量和发行量连年下降。1952年,日报减至131家,总发行量减至960万份,退回到1914年的水平。一些实力较强的报纸却日益发达起来,为日后形成报团准备了基础。

(2)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

在进一步的竞争中,一些中小报纸逐步依附于大报,而成为其地方版,于是全国出现了_十多个区域性报团。其中最大的四个是:以《法兰西晚报》为中心的阿歇特报团、以《费加罗报》为中心的普鲁沃斯特报团、以《解放了的巴黎人报》为中心的阿莫里报团、以《震旦报》为中心的布萨克报团。

(3)70年代以后,报业垄断进一步升级,报纸间的联营兼并发展成为报团间的联营兼并。一方面,地区性报业垄断继续加强。另一方面,出现了埃尔桑这样的通过不断吞并其他报团而称霸全国的超级报团。

4. 简述欧美的对外广播事业。

【答案】(1)欧洲的对外广播事业

欧洲的对外广播事业以英国广播公司国际广播电台为代表。它使用40多种语言,每天累计播音100多小时,覆盖亚洲、非洲、北美洲和中美洲等地。各种语言节目内容包括新闻、时事、特写、评论、专访等。

(2)美国的对外广播事业

在世界80多个国家的对外广播中,美国的对外广播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对外广播最重要的是“美国之音”电台。它成立于1942年2月24日,当时主要是从事战争宣传。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后,主要进行反共宣传。以后逐渐将重点转为闻明美国政府的政策,宣传美国社会和美国生活方式、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时事评论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包括新闻、时事分析、评论、新闻专题、音乐、艺术、科学、体育及各种英语教学节目等。“美国之音”初创时属于美国战时情报局,1953年起归属美国新闻署领导。

此外,美国的对外广播事业还包括“自由欧洲”广播电台和“自由亚洲”广播电台。“自由欧洲”于1949年12月,由美国“自由欧洲委员会”建立,总部设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使用6种语言对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广播。“自由亚洲”于1996年9月开播,总部设在华盛顿,是专门以亚太地区为对象特别是针对中国而开办的官方对外广播电台。

5. 德国法西斯政府是怎样对待报业的? 目前德国报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列举当前最大的报团、重要的日报和新闻期刊(名称、简况)。

【答案】(1)德国法西斯政府采取如下措施来控制报界

①希特勒上台伊始就对进步报业大肆镇压。接着在3月,政府设立国家宣传部,由戈培尔任部长,统管宣传文化事务。国家宣传部严格管制报刊言论,每天都召集柏林和外省报纸驻柏林机构的负责人前来听取具体宣传指示,告诉他们什么新闻要发、什么新闻不能发、按照什么调子发言论,各报如有违反就会遭到严厉处置。

②同年7月,法西斯党徒以暴力夺取了莫斯报团的所有报刊和财物,随后又强制没收了乌尔斯泰因报团,负责接管这两家报团的是纳粹党的耶埃出版社。剩下的胡根贝格报团政治反动,胡根贝格本人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一贯支持希特勒,但纳粹党仍派出人数众多的主笔团控制其所属报刊的言论,使其完全成为纳粹的工具。

③1933年下半年起,纳粹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和文化队伍的控制,策划建立了以戈培尔为主席的御用机构德国文化协会(下面又分设新闻、广播、电影等六个协会),规定凡从事文化职业的人都必须加入协会,协会可以以“政治上不可靠’夕为由随时开除或拒绝接受会员。接着又颁布“新闻记者法”,规定编辑部成员必须经戈培尔接见后才能任用,一般记者必须是雅利安人种的德国公民,凡信奉马克思主义或有其他“政治上有害行为者”不得从事新闻工作。

④纳粹政权对新闻业并不仅止于消极的控制,而且力图加以积极的操纵。上述种种控制措施的目的都是要使新闻媒介及其成员成为统治当局意志的忠实执行者,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积极鼓吹者。

(2)目前德国报业结构的特点: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报业政策仍实行联邦德国的政策,整个德国的新闻管制归于统一。在六七十年代后,德国报业发展势头放缓,并且出现了明显的兼并集中趋势,其标志是:报纸的总发行量在持续增长,可是报纸的总数和出版单位却在不断减少。

(3)最大的报团:罗瑟米尔报团

该报团业主为北岩的弟弟哈罗德·哈姆斯沃思(1914年受封为罗瑟米尔勋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政府部长)。他早年协助北岩经营报业,自己还办了《每日纪实报》等报纸,1914年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