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漫长的音讯传播过程中,音讯的原始化表现在哪些力一面?

【答案】人类在文字发明以前,主要依赖口头传播。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历史的第一阶段,其传播的内容多为音讯。音讯可转化为新闻。

音讯这一笼统的传播名词,恰好揭示了古代音讯传播的原始化特征。在漫长的音讯传播过程中,其原始化具体还表现在:

(1)音讯数量少、分散、片面、静止、方式上不断简单地重复、呈明显的无序性和部落化。

(2)传播动机单纯,主要为觅食、防卫及满足好奇心。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些传播产生于较低层次的需求。

(3)没有意识对抗,思想控制,人人均可以成为传播者和受众。传播的需求是自发的,传播是无所不在的、必需的活动。

2.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的原因,并说明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

【答案】(1)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其原因是:

①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

②经济上因报价贵、发行量少,没有广告收入,只好依赖执政的或在野的政党。

(2)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

①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

②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

③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十;

从政党报刊的特点看,它们是政论报刊的发展。

3. 简述新西兰电台和电视台的发展历程。

【答案】(1)大致发展历程

1925年新西兰广播公司在奥克兰等地开播,1936年设立国家广播机构(NBS ), 1943年设立新西兰广播公司(NZBS ), 1960年新西兰广播电台奥克兰开始定时播出电视,1973年10月31日新西兰广播公司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1990年新西兰收费电视台“空中电视网”(SkyNetworkTelevision )开播,每年订户递增四万,目前该频道共有订户30.5万,每户每月付费54新元(30.6美元),可以收看五个频道:电影频道“家庭影院频道’'.24小时新闻频道、体育频道、“发现频道”和“橙子频道”(电影和生活力一式综合节目)。

1997年新西兰出现了私营频道“电视四台”和音乐电视台“MTV ”等,从而吸引了一部分原来新西兰电视台的观众。

(2)具体分析

①新西兰广播公司

除广播、电视外,还经营新西兰交响乐团和编辑发行广播节目周刊《新西兰听众》,主要财源是广播广告收入和收听收看费。

②新西兰广播电台

成立于1943年,原属新西兰广播公司,1988年8月成为一个独立的国营企业。该国有1个国家台、32个商业台和1个音乐台。国家台重点播发时事和国内政治新闻,商业台和国家台都24小时播音。新西兰广播电台也用短波向南太平洋转播国家台节目。

③国际广播

1948年开办,对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各岛用英语、萨摩亚语、汤加语等广播。现用3个短波频率,向南太平洋及澳大利亚、东南亚转播国内的广播节目。1999年新西兰国际广播电台的预算经费比上年减少13},所以不得不削减晚间节目,以国内的全国性节目取而代之。

④新西兰电视台(简称TVNZ )

1960年在奥克兰开播,目前全国有两个电视台,即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前者从惠灵顿播出,后者从奥克兰播出,播出面积覆盖了全国。来自英、美、澳等国的节目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990年全国100个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中,有99个是该台播出的。TVNZ 的两个频道在黄金时间的收视率达85}。而1997年新西兰电视台收视率占统治地位的局面被打破,收视率降为64,并导致了四个频道的关闭:“太平洋地平线电视台”(工工PTV ), 毛利人电视网“奥替罗阿电视台”、主要播出音乐节目的“马克斯台”和“呼喊台”。

4. 简述《时代报》的历史发展情况。

【答案】((时代报》1854年10月17日在墨尔本由约翰·库克和亨利·库克兄弟创办,宣称是“一份政治、商业和慈善性的报纸”,政治态度为“自由派的,目的在于扩大自由公民权和充分发展代议制”。

在内容上,《时代报》创刊初期,就显示出了其维护贫苦工人利益,抨击殖民当局暴力行径的正义本质,结果导致广告商的联合抵制,三个月后被迫低价出卖。之后的《时代报》靠印刷工人和排字工人的捐款,继续出版,仍不断指责政府和地方当局,批评腐朽昏庸的总督。

1856年埃比尼泽·赛姆和兄弟戴维买下该报,增添了新设备一一一艘捕鲸船,为的是在抢到独家新闻时,能快速传递到英国船只上去。易主后的《时代报》仍旧不惜代价地反抗传统的权势集

团。在19世纪60年代,广告人有组织的抵制使它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报以增加订阅量来弥补广告收入的损失,1874年发行量达22000份。戴维·赛姆自豪地说:《时代报》的发行量是赤道以南其他任何一份日报的两倍。

该报是坚定的自由派支持者,虽然它不制定政策,但因它的一系列主张在实践中赢得了胜利,其权威与日俱增,逐步发展成为澳大利亚的首要报纸。1908年戴维去世时,星期日版已达24页,平常是20页,发行13万份。

20世纪20年代《太阳报》和《晨邮报》成为该报的强劲对手,1936年发行降至近半个世纪的最低点,不足10万份。二战中销量回升的报纸在50年代有了起色,头版刊登照片,标题醒目起来,体育报道丰富多彩,但仍是一张严肃的大报。该报是澳大利亚第一家向华盛顿(1954年)和东南亚(1959年)派驻记者的报纸,也是第一张打破常规,全文刊登总理回答记者提问的报纸。

该报脱离了50年代反共的方针,成为澳大利亚各报中惟一在中国驻有记者的报纸。注重对独家新闻、各种运动、新闻专栏的深入报道。该报被誉为“现代新闻事业中能做出最为简洁陈述的最后一个堡垒。”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在国际情况介绍中,常有以中国为重点的专页。1983年3月10日,该报刊载了题为《京剧在墨尔本》的特稿,对兼有歌舞和“武术表演”的京剧艺术大加赞赏,还配以《白蛇传》的剧照。

5. 苏联新闻传播模式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答案】我们的新闻传播事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苏联模式的翻版—尽管也有不同之处,但不能改变其根本的性质和整个模式的构架方式:

(1)苏联模式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带来了全面影响,具体如下:

①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因素,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正是学习了苏联的经验而在中国革命事业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经验也有助于当时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②这种全面的影响也带来了不少教条主义、专制主义的弊病,比如片面夸大新闻传媒的组织作用,干涉政府和各界社会团体的日常工作等。

(2)这种模式还有一个不良后果,就是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形同虚设。这表现在两方面:

①高度的控制,使新闻传媒不能有一点独立性,造成了整个新闻事业的“软化”和死气沉沉,造成了“多个世界、一种声音”的虚假统一。由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自身没有一定的自由度,因而缺乏活力,缺乏批评、监督、反馈的有效机制。

②这种模式否定普遍的人类社会新闻自由形式,把资产阶级乃至人类在几百年中发展起来的某些新闻自由的成熟形式全部批为资产阶级的货色。

6. 简析清末基督教报刊对华传播的脉络和影响面。

【答案】清末这一时期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2年宣统退位多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外国人纷纷来到中国或战争侵略或谋求财富,以及为了宗教信仰积极投身传教事业的外国传教士,这一时期,基督教所办报刊对我国新闻传播史影响重大,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