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宗教总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因此,要全面地理解人、认识人和研究人, 对于宗教及其神学的研究就必不可少。基督教是以对基督耶稣的上帝的信仰 为坐标,来谈论人的,这里面肯定也包含着关于人性的有价值的成分。但长 期以来,由于受近代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对于古代基督教神学存在贬低和 歪曲的理解。通常认为基督教神学是对人性的否定,是与当代“人道主义” 观念背道而驰的。本文中,就拟来取通行的人道主义标准(宽泛意义上的) 对基督教神学中关于人的看法做一简单的梳理和评价。这种研究主要将目光 集中在思想和观念领域内,通过叙述与评价神学思想中有人价值的内容,一 方面纠正人们对基督教神学不正确的偏见,另一方面为人学研究提供思想资 源。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神与人的关系。基督教神学中人性问题的讨论离不开绝对、 永恒和全能的上帝这个背景。首先,在基督教神学中,神中心论与人类中心 论是统一的。上帝创造了万物井赋予万物以存在的价值,上帝代表的是绝对 的、统一的价值尺度,具有最高的价值,万物无一能同他相比。但神学同时 又肯定了人在宇宙中至高的地位。上帝将人单独挑选出来,赋予他高于万物 的地位,这是一种形而上学式的肯定。人的幸福,以及如何把人从局限和做 恶(sin,伦理之恶)的处境中解脱出来是上帝关心的目标。这二者的结合, 形成了一种有所限制的人类中心论。其次,上帝代表的终极价值意味着对人 类死亡的克服,意味着克服死亡带来的虚无问题。神之下的人是异化的人、 被扭曲的人只能理解为形而上学自身的特点,即“最高价值的自行废黜”。 按照通常方式来理解,事实上,设定了终极价值,人的生活也就获得了相应 的终极意义。最后,由于面对上帝的信仰,形成了人人平等的观念。同样, “道成肉身”、复活等基督教观念,肯定了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存在。神学家 通过对个体被救赎的关切,表明了神学的存在主义特点。这些都对后世有影 响。 第一部分,伦理道德中的人。首先,伦理规范的源泉来自于基督教神学 所特有的“爱”(agape)理念。这种爱是上帝的本性,即创造并喜爱价值程 度低于自己的万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爱”,这也就意味着把伦理规范 化作了境遇践履。这种爱理念是人精神追求的目标。基督教神学对世界中 “恶”的解释,将人置身于二难的境地之中来审视。第一种恶的起源说是“缺 乏说’”。万物都是上帝的创造物,因而都享有一定程度的完善性,有其存在 的价值。这是对人的世俗生活做了肯定而不是否定。与上帝的终极性价值相 比,它则指明了人的局限性。第二种恶的起源说指得是人由于自由意志而导 致的伦理之恶。自由意志说表明了人是有尊严的,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正统的关于恶的思想是,既维护了上帝的权能(思典说),又肯定了人的价 值,防止取消人的尊严(自由意志说),同时不至于过分人道化、化人为神, 或把人变为毫无自主能力的神的玩物(原罪说)。这种平衡为不同神学家发 挥,各自强调了不同的方面。这些都表明了在局限性和超越性之间,人是 如何获得存在的价值的。 第三部分,信仰中的人。对信仰的理解与认识,同样涉及到对人的认识。 首先,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表明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与多样性,从而也表明 了人的存在的多样性。基督教神学肯定了信仰的必要性,也肯定了理性的价 值;但是,信仰为理性规定了活动的范围,特别是在有关意义的领域之内。 理性虽在神学中没有被涡灭而是得到了发展,但把理性限制在仅对上帝的认 识范围之内,无疑限制了理性进一步的作为。其次,信仰的意义在于确立生 活的态度和与之相关的活动。对上帝代表的价值的信仰,也意味着把追求超 越、终极的生活当作自己的目标,同时遵循这种态度去生活。这些都为后世 人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 最后,对以上问题的总结与反思性评价。神学对人的矛盾性理解是其基 本特点。它对信仰的肯定、其中包含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作为对人生价值、 智慧的把握,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神学终究是在思想领域内寻求人的 幸福,实际上变相的否定掉了人的现世生活;它所提供的超验标准离不开 “神”,用神的价值来代替人的价值,最终是把人否定掉了。这些,又是值 得我们用来反思近代以后准宗教东西危窖性的参照物之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