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海洋大学032社会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相对主义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是对文化模式评价的一种倾向,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它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2. 标签理论
【答案】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那些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
,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因此,这种贴标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
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3. 人口老龄化
【答案】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的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时也是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
4. 安全阀机制(刘易斯·科塞)
【答案】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即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它也是科塞用以证明冲突具有正力能的有力例证。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
5. 社会政策
【答案】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价值性、政治性、原则性、强制性、时代性、可行性和具体性等性质。
6. 社会互动
【答案】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7. 阶层性贫困
【答案】阶层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在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产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
8. 阶层
【答案】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二、简答题
9. 试析公民社会论与社会建设相关的主张。
【答案】(1)公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论主张一个介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的存在,认为这个领域的存在有其内在的价值,并在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提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团结、推动社会自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民社会论把社会建设问题转换成了建设“社会”的问题。
(2)公民社会理论对社会建设的相关主张
①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增进公民福利,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出发点。
②在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促进社会自治是非常重要的,这与“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社会建设理念是一致的。
③尽管公民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建构,它在现实社会中也井不是完美的,但是这种建构所映射的国家与市场的缺陷,是我们在推进社会建设过程中应当特别加以注意防范的。
④尽管公民社会论具有西方色彩,尽管中国并不一定会出现西方式的公民社会,但是,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的某种程度的分离是一个客观事实和趋势,社会力量正在崛起为一种新兴力量,我们必须正视并积极引导,培育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促进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之间的有机整合。
⑤尽管公民社会沦对公民社会的作用有很好的预期,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力量在整体上还是比较薄弱的,社会自治的能力还很有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在积极培育社会力量的同时,我们还是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的作用,致力于国家与社会的共生共强。
10.性与性别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社会学家认为,“性”(sex )和“性别”(gender )是两个易于混淆的概念。
(1)“性”代表丁人的自然属性,是生理上的;
(2)“性别”的重点并不在于其生理意义,它更多的是一个文化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和文化因素决定的。
(3)吉登斯的观点
①性这一术语指称男人和女人身体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的差异;
②性别则是指男性和女性之间在心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性别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概念的社会建构相关。它并不一定是一个人生物性别的直接产物。男人和女人的许多差异并非是生物学的。性别即是社会学所讨论的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以性别规范和社会角色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人们的社会性别观念是社会文化形成的男女有别的社会期望、角色分工及行为规范。
11.教育设置在社会发展中有哪些显功能?
【答案】现代教育设置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它的显功能包括五个方面:
(1)它具有传授知识与技术,传播文化的功能
一个社会的知识、技术、文化是一代代地往下传的,学校向青年一代提供现代社会所尊奉的特别重要的知识、技术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我们了解历史、地理、现存社会体制的优越性,了解社会中的习俗和道德,学会怎样看书、写字和计算数字,学习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以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
(2)教育设置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是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这个特定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受教育的各种条件。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学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这此行为规范和准则,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和把握这种有组织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3)教育设置是通向事业和经济成功的重要途径
这是因为教育具有筛选人才和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功能。学校把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筛选出来,让他们去从事不同的工作。对一个自由择业的社会来说,职业越好,向往并参与竞争这个职业的人就越多,于是学校通过给小同水平的学生以小同等级的文凭和学位来限制这些人的职业选择。学生所取得的最后学习文凭对他们的职业和生活具有很大影响。同时,教育设置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向社会提供服务。
(4)教育设置具有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功能
教育把社会普遍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传授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亚群体,把亚文化凝聚到主流文化中去,形成共同的文化传统,凝聚不同社会群体的力量。
(5)教育设置能扩大整个民族的文化遗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