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843旅游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要点。
【答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的一种动机理论。人们广泛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去解释行为动机的产生,包括借用这‘理论去解释旅游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1)马斯洛的这一理论的内容要点包括:
①人有着多种小同的需要,即人的需要多样性;
②这些不同的需要之间有层次高低之分;
③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发展,也就是说,才会产生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即:
①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等。
②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受保护。
③爱的需要:情感、归属感、(亲友间的)感情联系。
④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⑤自我实现需要: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的需要。
2. 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中央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机构。一般地讲,一个国家的最高旅游行政管理机构通常都代表这个国家的国家旅游组织。就大多数国家的情况而言,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一般包括:
(1)组织和促进国家旅游战略的实施;
(2)海外市场促销,包括在主要国际客源地区设立旅游办事处;
(3)确定需要由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开发地区,并负责由国家财政资助的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及其开发工作的监督与控制;
(4)就推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有关配合问题,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
(5)旅游调研与统计,特别是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
(6)在与旅游相关的外交事务中代表本国政府;
(7)支持和参与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即支持和组织旅游教育和培训,以满足旅游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3.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答案】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并逐渐进入了一个全
面振兴的大发展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8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政策推出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外汇支持。我国选择了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优先的旅游业发展途径。在这一阶段,我国尚未将旅游业的性质明确定义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旅游者的接待工作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政治色彩。
(2)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一1997年)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开始迅速发育,需求规模日渐增长,从而导致中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结构开始出现重要变化。这一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首次为旅游业设立了户头。1991年我国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首次明确地将旅游业的性质界定为产业,并将旅游业列为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
(3)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面对国民出境旅游需求的增长,在经过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尝试之后,我国出台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允许旅行社行业开展出境旅游业务,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也因此并行成为中国旅游业经营的三大市场。
(4)与改革开放前的情况进行比较,对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简要归纳:
①背景环境: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急需外汇; 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②基本任务:拓宽外汇创收渠道; 90年代后期转为发展创汇、拉动内需、提升国民素质。
③发展类型: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④企业经营:强调经济效益;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⑤产业规模:迅速发展,持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⑥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制定和颁布政策、法规、标准等方式实行“政府主导”。
二、论述题
4. 影响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的个人内在因素有哪些? 外在因素有哪些? 这些因素如何起作用?
【答案】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受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内容和具体作用如下:
(1)内在因素
在影响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诸多内在因素中,除了前面所述的反映个人需要的动机这一因素之外,还包括学习、态度、知觉以及人格等心理因素。
①学习
学习是指旅游消费者获取旅游经验的途径。包括旅游消费者得自于自己过去外出旅游过程中
的亲身经历,也包括取自于他人对其有关旅游经历的介绍。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旅游消费者会建立自己对有关的旅游目的地以及对有关的旅游产品的看法,这些看法会形成基本的习得标准,供自己日后外出旅游时,用作选择出游目的地的或选择旅游产品的依据。
②态度
态度指的是一个人由于受其所处成长环境及社会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影响,在谈及某一人物或某一事物时,在思想情感上对该人或该事物所持有的反应。态度就是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例如某一旅游目的地或某种旅游活动)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看法。由于受其所处环境和社会文化的长期熏陶与影响,有些国家的民众认为外出旅游度假是一种奢侈,是小必要的浪费; 而在另外有些国家中,外出旅游度假则被人们看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必需。
③知觉
知觉指一个人将感官所受刺激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即一个人通过对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筛选,从而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看法的认知过程。知觉具有主动性,因而难免会受到个人偏爱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一个人对信息的接受一般都会有所选择。
④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内心自我的反映,指的是会对其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特点。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其个人偏好,从而会影响他的行为。在影响旅游购买动机的个人内在因素中,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心理类型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外出旅游特点。
(2)外在因素
①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与兴趣,从而会影响其追求的需要和动机。这主要是因为:
a. 文化知识的提高有助于增加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从而更容易诱发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b. 文化知识的增多也有助于克服对他乡陌生环境的心理恐惧感。
②年龄
年龄对旅游者购买动机的影响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
a. 年龄不同往往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尽相同,从而制约着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b. 年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体力,从而也会制约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③性别
性别差异对一个人的需要以及对其行为动机的影响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a. 性别差异意味着男女生理特点(例如体力)的不同;
b. 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在家庭中扮演角色的不同。
④社会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