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881管理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判断题

1. 菲德勒认为,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会工作得更好。( )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费德勒模型:环境非常好和非常不好时应使用以工作为主的任务型; 当环境适中时应采用以人为主的人际型领导方式。

二、名词解释题

2. 管理权变观点

【答案】管理权变观点是由卢萨斯和司徒华在1977年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该理论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该理论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观点:

(1)过去的管理理论(可分为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由于没有把管理和环境妥善联系起来,其管理观念和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上联系不大,都不能使管理有效地进行,而权变理论主张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

(2)权变管理理论就是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

(3)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的核心内容。

3. 决策

【答案】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 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决策小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4. 行业内战略群

【答案】行业内战略群,又称战略集团,属于次行业(sub-industry )范畴。行业内战略群是依据战略特征来划分的,一个战略群是指某一行业内在某些战略特征方面相同或相似公司的集合。

一个行业中战略群体为数不多,它们采取本质上有所不同的战略。一个行业中战略群的形成与变化有各种原因,比如,企业成立时所依赖的技术或资源条件不同,企业的目标或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等等。行业内战略群间在竞争、利润率等方面的差异是由于移动壁垒的存在。与进入壁垒抵抗产业外的企业入侵的作用相似,移动壁垒阻止了产业内企业从一种战略群向另一战略群移动。

5. 正式群体

【答案】(1)正式群体的定义

正式群体(Formal Group )是指有明文规定的、由一定社会组织认可和组织结构确定的、有明确的组织目标、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正式群体的特点

①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其基本职能是完成组织任务;

②是按组织的章程和组织规程建立起来的,列入组织的正式机构的序列之中;

③其成员有明确的编制,其领导者有正式的职务头衔,由组织赋予明确的职权与职责;

④是建立在组织效率逻辑和成本逻辑的基础之上的,是按照组织的规程行事的。

(3)正式群体的类型

①命令型群体。命令型群体是指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管报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构成的群体。

②任务型群体。任务型群体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课题而在一起工作的群体。它也是由组织结构决定的,由来自组织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人员组成。

6. 战略联盟

【答案】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之间组成的一种合作战略,是一种合作协议。在这种协议之下,各个协议公司可以联合进行研究开发,分享技术,联合使用生产设施,相互之间营销各自的产品,或者合作生产配件、组装产成品等。

三、论述题

7. 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潜在竞争者进入行业,变成显在的竞争者,由于它的新的业务能力和充裕的资源,将导致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其结果是产品价格可能被压低或从业者的经营成本上升,从而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某一行业被入侵的威胁大小取决于行业进入障碍、行业产品价格水平、行业对入侵者的报复能力以及入侵者对报复的估计。

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主要有: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的单位成本随总产量的增加而降低。

(2)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别化意味着现有的公司由于过去的广告、顾客服务、产品特点或由于第一个进入该行业而获得的商标及顾客信誉上的优势。

(3)转移成本。转移成本指买方从向某一供应商购买产品转移到向另一供应商购买产品时所遇到的一次性成本。

(4)资本需求。

(5)在位优势。在位优势指行业已在位的)一商由十一段时间经营而积累起来的优势。

(6)政府政策。政府往往限制甚至封锁、也往往会鼓励或补贴对某行业的进入。

8. 简述计划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答案】罗宾斯认为计划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相关关系,计划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应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在计划与绩效的关系方面,迄今为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对组织绩效的研究表明,制定计划的组织对绩效的影响通常是积极的,但是我们不能说,有正式计划的组织总是比那些没有正式计划的组织绩效更好。从这些研究中,我们能得出的普遍结论包括:

(1)一般来说,正式的计划工作通常带来较高的绩效、较高的资产回报率,以及其他积极的财务结果。计划给管理者和非管理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使得他们的行动可以更加及时有效; 计划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和浪费,为企业节约资源。

(2)计划工作的质量以及实现计划的适当措施,通常要比计划工作本身对绩效的贡献更大。计划的重点在于实施计划的过程,计划的实施过程就死采取措施和行动保障绩效实现的过程。

(3)某些对正式计划工作的研究表明,正式计划并不必然地导致高绩效,外部环境的影响通常是更关键的。政府、法规、强有力的工会,通常限制了管理者的选择并削弱了计划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计划具有前瞻性同时也具有时间性,在不同的阶段,随着环境以及各种相关条件的变化,如果不能使计划也呈现出动态化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组织的效率。

(4)计划与绩效的关系还受到计划的时间结构的影响,一般组织要改进它的绩效,至少需要四年期的系统性的正式计划工作。

9. 试分析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并对其加以评价。

【答案】(1)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①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②具体做法是,使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在计划期的第一阶段结束时,要根据该阶段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外部与内部有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并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每次修订都使整个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

(2)对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①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