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881管理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判断题

1. 菲德勒认为,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会工作得更好。( )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费德勒模型:环境非常好和非常不好时应使用以工作为主的任务型; 当环境适中时应采用以人为主的人际型领导方式。

二、名词解释题

2. 核心能力理论

【答案】美国学者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

①用户价值。核心能力必须能够使企业创造顾客可以识别的和看重的且在顾客价值创造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价值。

②独特性。与竞争对手相比,核心能力必须是企业所独具的,即使不是独具的,也必须比任何竞争对手胜出一筹。

③延展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向新市场延展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核心能力的延展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产品。

企湘成长的基础是核心能力。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多角化和加强型战略等战略形式在企仲内扩张; 另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出售核心产品、非核心能力的虚拟运作和战略联盟等战略形式在企业间扩张。

3. 群体

【答案】群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需求或思想情绪、情趣,通过特定的相互关系而结成的两人以上的集体。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4.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

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5. Z 理论

【答案】〔1)Z 理沦的来源Z 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 大内在比较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管理特点的不同和分析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基础之上,参照X 理论和Y 理论提出来的新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

(2)Z 理论的内容

Z 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其研究的重点是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

①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②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③实行个人负责制; ④卜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⑤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⑥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⑦管理过程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6. 激励(Motivation )

【答案】(1)激励的定义

激励是指通过使组织成员的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以组织或领导所期望的方式行事。

(2)激励理论

①早期的激励理论包括:A. 需要层次理论; B.X 理论和Y 理论; C. 激励一保健理论。

②当代的激励理论有:A. 二种需要理论; B. 目标设定理论; C. 强化理论; D. 公平理论; E. 期望理论。

(3)激励员工的内容

在管理实践中,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内容包括:①认清个体差异,使人与职务相匹配; ②运用目标; ③确保个体认为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④个别化奖励; ⑤奖励与绩效挂钩; ⑥检查公平性系统及重视金钱的激励作用。

三、论述题

7. 一个管理者所认知的人性假设对其管理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一个管理者所认知的人性假设直接影响到他的领导方式、激励政策、控制系统和方法、乃至企业整体管理系统的设计。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持有“经济人假设”观点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持有这种人性认知的管理者会对员工产生不信任,甚至采取惩罚式的管理方式。只注重物理的评估手段,不管员工的主观反映,完成任务有奖,超额重奖,完不成则罚,以至开除。

(2)持有“社会人假设”观点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工作中获得物质利益固然会受到鼓舞,但不能忽视人的社会属性,一个人周围的环境、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样会有很大影响。社会人性的假设所主张的管理方式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持有社会人人性假设的管理者一般不会只把注意力局限于完成任务上,而且会注意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人的需要上。

(3)持有“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观点

自我实现人是根据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而提出的,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的,人要尽自己的所能追求更高的成就。自我实现人性假设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与经济人是完全不同的,经济人理论强调的是外部的控制、监督。持有自我实现人理论的管理者会认为人是有自我控制力的,可以自我管理,她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下属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如何给他们创造怎样的条件。

(4)持有“复杂人性的假设”观点

此假设考虑到人的复杂性,用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来解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的行为很难全面、完整的反映人性。其基本观点是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的需要层次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持有此观点的管理者会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对不同时期、不同人实行不同的薪酬管理与奖惩措施。

8. 论述决策制定过程。

【答案】决策制定过程的步骤包括: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处在其责仟范围内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实际状况与所预期状况的差异提醒管理者潜在机会或问题的存在。管理者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并仔细地解释它,能够提高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

(2)明确目标

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所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

(3)拟定方案

在机会或问题被正确识别以后,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拟定方案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管理者需要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头脑风暴法、名义组织技术和德尔菲技术等可以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4)筛选方案

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管理者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如预期的质量)并仔细考虑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5)执行方案

选定方案之后,紧接着的步骤就是执行方案。执行方案时,管理者要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