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著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对外开放
【答案】对外开放是指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经济交往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摒除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方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除了因为它反映了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客观要求外,还在于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有利于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利用国外资金、借鉴国外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经验。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劳务合作、技术交流、发展国际旅游业等。
2. 国有独资公司
【答案】国有独资公司是指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特点是:只适用于国务院确定的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或属于特定行业的公司; 不设股东会但设董事会; 董事长、副董事长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指定; 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转让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或部门办理审批和财产转移手续; 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可以由国务院授权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这样一种社会,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迫切需要。
4. 产业结构合理化
【答案】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一国产业结构中各产业或行业之间总体上保持较密切的有机关联性和比例协调性,使结构不均衡的损失最小化或协调性效益最大化,导引经济增长过程呈稳态
运行。具体的要求是:
(1)各产业问的素质协调。这是指相关产业间信息传递系统完备; 小存在知识与技术水平的断层,产业技术创新的分布与扩散效果较符合其运动规律; 同时也不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强烈反差,否则就必然产生具有破坏性的结构摩擦。
(2)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和谐的相对地位是指各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在不均匀前提下的差距适当,表现出它们之间有序的即主次分明、轻重缓急适宜的排列组合。
(3)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各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是通过相互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在时空上的联系实现的。
(4)供给与需求数量与结构协调。在需求正常变动而不是畸变的前提下,供给能较迅速地做出调整数量和结构的应变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使在时间和程度上衡量的供给失衡的损失最小化。这也是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化的标志之一。
5. 信息化
【答案】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微观层次。企业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创新性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重构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构、模式和机制。
(2)产业信息化。信息化的中观层次。产业信息化是指各个产业大规模地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各行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3)经济结构信息化。信息化的宏观层次。这是使国民经济系统实现整体内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方式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4)全面信息化。信息化的社会层次。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人民生活领域,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和智能技术。
6. 均衡市场
【答案】均衡市场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买卖双方地位均衡的市场格局。当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大体上符合对商品的需求时,商品的市场价格能够大体上与商品的价值相符合,基本上保持价格稳定,各种市场机制就得以有效调节市场运行。所以,均衡的市场格局,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7. 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要素都应根据其在生产中所做出贡献的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报酬的一种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一切投入品,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企业家才能、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是分配的基础。十四大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生产要素所有制多元化也逐步形成。这一变化决定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
素参与收入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8.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答案】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是指要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实现自身发展,并以我国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及促进共同发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有利于维护和扩大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权益,缓和国际经贸摩擦,促进各国经贸共同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营造一个公平、和谐、开放的国际经贸环境,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对外开放战略。
9. 市场经济
【答案】市场经济是指社会经济资源主要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驱使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盈利,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市场或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具有盲目性; 二是具有滞后性; 三是具有浪费性。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有:经济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单位行为主体化,市场竞争平等化,商品价格市场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管理和市场行为法制化。
10.法律手段
【答案】法律手段是指依靠国家的法权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机构,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的手段。法律手段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法律手段的主要职能是采取法律的形式来调节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各种经济形式、各经济组织和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利,调整各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法律调控手段的内容包括保护和制裁两个方面。
二、简答题
11.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由于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商品经济有效运行、市场机制正常而有序地在市场中发挥作用的集中体现。概括起来,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有;
(1)经济资源配置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都是由市场或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而不能由市场以外的其他因素来起基础性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