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政治学与公共政策分析之公共政策分析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答案】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效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分二大类,即政策决定、资源和执行环境。三方面因素的性质、构成及相互间的关系,决定政策执行的效果,即是否能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或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1)政策决定因素。政策决定是指经由完整的法定程序,由法定的公共权力主体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并昭示公众的、关于某一特定政策问题的具有社会公共权威性的规定。这种规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①政策的合法性:一方一面指符合法律或法规的条款性规定,通过合法程序获得合法性; 另一方面是指符合法律或法规的原则和精神,坚持正义的法律原则。

②政策的合理性: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一项合理的政策要建立在明晰理论基础之上; 其次,要有理性的分析判断。

③政策的可行性:政策的可行性是指,制定的政策具备执行所需要的基本的客观条件,且能够应付客观条件的约束。

(2)政策资源因素。政策资源可等同于执行条件,是指政策执行中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政策资源的运用贯穿于政策过程,从制定到执行,都面临着如何配给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问题。大体可把政策资源因素分为:执行经费、执行人员、执行机构、执行保障。

(3)政策环境因素。政策执行环境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外的社会和自然因素的总和。其中社会因素主要在公众关系和对政策执行的整合程度,以及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 自然因素主要在自然条件的突发性变化,

(4)公众态度、执行机构的态度、政府的整合程度、公共管理部门的威信,都是影响政策执行效力的主要因素。

2. 试比较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答案】公共政策评价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从评价机构的地位来看,可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种评价有各自的特点。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其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价和由专职评价人员实施的评价。外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外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

(1)内部评价

①内部评价的优点:评价主体对政策的全过程具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这有利于评价活动的展开; 评价者可以根据评价结论,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与实现方案迅速地做出调整,使评

价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

②内部评价的缺点: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很难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评价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夸大成绩,掩饰失误,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倾向:评价结论往往代表着某一具体机构的局部利益,这使得公共政策评价容易走向片面性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公共政策评价要求评价者系统地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的技术方法,而从实践上看,那些操作人员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系统训练。

(2)外部评价

①外部评价的优点

a. 受委托进行的评价。评价主体是专业的评价人员,具有政策评价的丰富经验; 评价主体置身于政策机构之外,与政策机构之间是一种契约合作关系,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有着明确的责任,能比较公正地进行评价。

b. 不受委托的评价。由公共政策目标群体进行的评价属于这种类型。由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是公共政策的承受者,他们对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利弊得失有着最为真切的感受,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可以对政策效果得出比较真实的估计。

②外部评价的缺点

a. 受委托进行的评价。评价主体有可能为迎合委托人的意愿而得出倾向于委托人利益的评价结论。

b. 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价。获取信息方面比较困难,评价结论也不易受到重视和得到采用。

3. 简述政策德尔菲法的主要步骤。

【答案】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反复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德尔菲法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默(Helmer )和戈登(Gordon )首创。1946年,美国兰德公司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首次用这种方法进行定性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政策德菲尔法主要有以下步骤:

(1)向团队成员发出第一份初始调查表,收集参与者对于某一话题的观点; (注:德尔菲法中的调查表与通常的调查表有所不同,通常的调查表只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要求回答,而德尔菲法的调查表不仅提出问题,还兼有向被调查者提供信息的责任,它是团队成员交流思想的工具。)

(2)向团队成员发出第二份调查表(列有其他人意见),要求其根据几个具体标准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估;

(3)向团队成员发出第三份调查表(列有第二份调查表提供的评价结果、平均评价、所有共识),要求其修改自己原先的观点或评价;

(4)总结出第四份调查表(包括所有评价、共识和遗留问题),由组织者对其综合处理。 使用德尔菲法进行团队沟通可以避免群体决策的一些可能缺点,声音最大或地位最高的人没有机会控制群体意志,因为甸个人的观点都会被收集。另外,管理者可以保证在征集意见以便作

出决策时,没有忽视重要观点。

4. 政府失败论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政府失败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干预所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形成颇为系统的“政府失败论”。这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确定、发挥或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的机制及手段,避免政府失败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限度问题。政府在履行其职能、干预市场运行时并不总是起到弥补市场缺陷或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确定好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方式及干预的力度。

(2)必须随市场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变革及时进行政治一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转变政府职能。经济过程与政治过程是相互联系的,政治制度是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政治一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及时转变政府职能,由直接、微观的十预过渡到宏观、间接的调控。

(3)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引入合同外包,或同一种物品及服务可由几个公共部门来提供形成竞争,用市场的力量来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克服或防止政府失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浪费。

(4)必须加强公共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尽快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重视制度规则的选择和创新,将政府的公共决策和行政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加强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依法约束政府行为,实现政府管理过程的程序化,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5)建立起一个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消除寻租及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条件。抑制寻租及反腐败必须从制度或体制创新方面入手,消除腐败和寻租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总之,政府失败理论的研究并不是要否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必要作用,而仅是要指出政府行为的局限性,确定好政府的干预行为的范围、内容、方式及力度,避免干预不当或过度干预所产生的政府失败现象,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其社会经济职能。

5. 公共政策分析要回答哪些基本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问题简述如下:

(1)事实分析

是什么? 在什么时间与地点? 程度是什么? 事实的产生可能会改变问题所要达到的价值。事实分析要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人们往往按照经验的方法,对客观现实进行一定因果关系的描述性研究,比如人们可能真实地描述公共费用的多少以及使用情况等。由此提供给政策分析的信息,往往是描述性信息。所以事实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实际,排除一切主观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