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政策科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拟订备选方案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答案】从理论上看,拟定备择方案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1)所拟定的全部备择方案应该尽可能地把所有方案都能包括进去,因为有时遗漏的方案正是追求的最佳方案或满意方案。
(2)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必须互相排斥。如方案甲的行动或措施全部包括方案乙中,则甲方案不能称为独立方案。
(3)政府行为具有面广、联系多、层次复杂等特点,拟定方案必须考虑诸多因素。拟定方案本身也是个动态过程,也可以分为若干步骤。它基本上由设想、分析、初选、评定、淘汰等等环节组成。人们一般把它分为两个阶段:大胆寻找和精心设计阶段。大胆寻找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对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是制定方案的关键一步; 精心设计阶段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坚毅的精神。因为这不仅需要反复的计算,严格的论证和细致的推敲,还需要经得起怀疑者和反对者的挑剔。
2. 政策终止有哪些形式?
【答案】政策终止,是指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估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因此,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政策终止的形式主要有四类:包括终止功能,也就是政策执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还包括终止组织、终止政策以及终止计划。
(1)功能的终止
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功能的终止,是指终止由政策执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在政策终止中,以功能的终止最难。一方面是因为功能的履行是政府对民众需要的满足,若予以取消势必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抵制。
(2)组织的终止
任何政策活动都是通过组织来推动的。因此,政策的终止通常也伴随着组织的缩减或撤销,这就是组织的终止。有些组织是专门为制定或执行某项政策而设立的,随着政策的终止,组织也随之撤销,有的组织承担着多项政策或功能,政策的终止不足以导致组织的撤销,此时往往缩小组织的规模对组织进行缩减。
(3)政策的终止
这是政策本身的终止,即停止执行某项政策。承担政策活动的组织依旧存在,原先政策所承担的功能由新的政策来担负。相比前两种,政策终止所遇到的阻力较小。
(4)计划的终止
计划的终止是指执行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的终止。在所有的终止对象中,计划的终止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方面由于执行政策的手段或措施与实际问题较接近,是否成功比较直观,且计划终止的影响面有限,不会产生太大的震动。
3. 简述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含义,说明它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分析中的作用。
【答案】(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2)其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分析中的作用
①投入产出分析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系统、部门经济系统、地区经济系统以及企业经济系统,成为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联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是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②投入产出分析法可用于政策模拟,通过投入产出模型估计这个复杂系统的相互影响,来分析重大决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经济联系,一项新的经济政策出台、实施,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需要投入产出分析法。
③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 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
b. 价值型模型和实物型模型;
c. 世界性、全国性、地区间、地区、部门、企业模型;
d. 产品模型、固定资产模型、生产能力模型、劳动模型、价格模型、财务模型和环境保护模型。
4. 什么是事实(价值、规范与可行性)分析? 与利益分析是什么关系?
【答案】(1)事实分析的概念
事实分析是指要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人们往往按照经验的方法,对客观现实进行一定因果关系的描述性研究。
(2)事实分析与利益分析的关系
公共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利益分析,这是由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利益分析与事实、价值、规范和可行性分析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利益分析与事实分析
尽管利益分析中也要研究利益如何分配、分配给谁、谁获得的利益多、谁获得的利益少等问题,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事实分析”的一部分。但事实分析的内容,往往体现于现象分析。仅有这种分析经常不能准确地把握本质,从而造成政策研究中的失误。
②利益分析与价值分析
价值产生在实践基础之上,反映了主客体关系之中的人及其需求,表现为人从满足需求的角
度对客体进行的评价。满足人的需求越大,其价值也越大。但价值的大小来自何处? 是来自满足人的需求的客体,即前面所说的利益。要评价,首先要决定接受评价的对象。正是由于不同利益的存在,才产生不同的评判价值。因为价值小能是超现实的、离开一定的客体形式而独立存在的东西。作为联系主客体关系的价值,尽管反映了人们需求效用的大小,但毕竟不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具体资源。
③利益分析与规范分析
正由于规范是一种规定,无疑其需要特定的价值导向。对于理性化程度极高的公共政策,是按某种价值为导向的系统化规范,具有强制性,否则某些群体或个体就会产生倒退性的失范行为。这种失范的表现集中于两个方面:只讲物质利益的追求,拜金主义严重,不讲高尚的精神利益; 只讲个人利益,不顾集体与国家利益。
④利益分析与可行性分析
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需求,但社会能否满足这些需求,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克服的矛盾。与之相关就产生了人们期望获得的理想利益和实际利益的差距。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政府在对某项政策规划时,很想给某一社会群体带来实际利益,但由于社会的总资源有限,政府无力做这件事; 或者给这一群体增加了实际利益,会连锁到其他群体,产生了负面效应,因而政策迟迟不能出台,或者根本就不能出台。因此,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前提也需要利益分析。
5. 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其有哪些特征?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政府的必要行动。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参见本章考研真题详解相关内容。
6.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说明博弈论的理论及方法在政策科学中的作用。
【答案】博弈论是指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又称对策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经济学、政治科学(国内的以及国际的)、军事战略问题、进化生物学以及当代的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分析工具。此外,它还与会计学、统计学、数学基础、社会心理学以及诸如认识论与伦理学等哲学分支有重要联系。
(1)博弈论在政策科学中的应用过程
①根据发现的政策问题,明确政策目标和变量。
②分析政策实施对象作为博弈参与者的特点,给出不同政策对象在特定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应当能够用政策变量来规划)条件下的行动空间、策略空间和效用函数。
③根据政策对象的效用函数求博弈的均衡状态,这一均衡可以作为对政策后果的一种预测。 ④通过均衡解与政策目标的比较优化政策质量,直到达到一个满意的结果或者因找到满意的结果而否定一项政策措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