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经济增长中的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无

  摘要

中国的经济,从1978年至今,20年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这一增长成绩的活的,主要是因为中国对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变革。与此同时,中国国有企业经济增长却长期处于基本停止的状态。这是因为中国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缺乏竞争性,缺乏对市场的动态适应性、缺乏创新力。针对这两种现象,经济学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时,对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却都没有把企业制度创新与总量经济增长联系起来加以考究。 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清楚地显示: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企业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有机联系;经济学的任务是去发现这个联系过程的运动规律。因此,本文尝试着把微观的企业制度和宏观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对它们相互作用的规律从理论上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主要分析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增长规律的认识成果。本文认为,经济增长理论从要素分析的角度认识经济增长规律,它的许多重大的理论发现对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是有指导意义的;而新制度经济学则提供了认识经济增长规律的另一个更重要的视角,并且,制度分析方法对发展中国家和我们所称的"转型期国家"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本部分的开始,我们还简单地给定了本文对经济增长的界定,并且从经济增长背景和任务的角度,区分了在增长问题上四种类型的国家,作为本文分析的现实出发点。 第二部分 主要研究企业的制度创新活动对总量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认为,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以制度形态存在的,在宏观层面是经济体制;在微观层面,最主要的就是企业制度。现代经济体系有两个组成部分:工商业和农业;这两个部分的经济活动全部(工商业)或部分(农业)以企业经济活动的形态存在。因此,在微观层面设置一系列能够有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并能使之不断地优化组合的企业制度,对于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企业制度形态和总量经济增长水平的相互适应以及企业制度创新影响总量经济增长具体途径。 第三部分 是案例分析,主要研究美国、日本两个国家企业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认为,美国是诱致性制度创新的典型代表;美国企业制度创新所经历的是一个自然、自发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量经济(包括市场体系、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通过不断地适应企业制度创新的要求而得到整合和增长。日本则是强制性制度创新的典范。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社会制度安排作为外在变量促成了企业制度创新,并通过这种创新带动了总量经济增长。因此,日本的经验对于中国更有启示意义。 第四部分 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企业制度创新问题。本文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制度创新引发的;而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增长则受制于现行国有企业制度。本文根据日本成功实现强制性制度创新的经验主张,认为党的领导和强有力的政治(政权)系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资源;国家变直接指挥企业经济活动为间接调控,更有利于政治系统的巩固。在促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中,国家应重视做好制度安排,创设有利企业制度创新实现的"国家环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