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725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教学媒体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1)教学媒体也简称媒体,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如课本、挂图、录音、录像带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媒体把教学内容的信息传输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媒体接受教学内容的信息。教学媒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①《美国大百科全书》中将教学媒体分为:印刷材料; 图示媒介; 照片媒介; 电子媒介。
②乔拉奇(V.S.Gerlach )等在《教学与媒介》一书中将教学媒体分为五类:实物和人; 投影视觉材料; 听觉材料; 印刷材料; 演示材料。
③我国邵瑞珍教授(1988, 1997)则依据教学媒体作用的感觉通道,把教学媒体分为四类:非投影视觉辅助; 投影视觉辅助; 听觉辅助; (4)视听辅助。
④冯忠良,1992, 1998)认为,依据教学媒体所负载的信息特征,把所有教学媒体分为两类五种:非言语系统媒体,其中包括:实物系统媒体,指实际事物现象,各种动植物与矿物标本,仪器,器材以及各种演示实验中观察到的事物现象等; 模象系统媒体,指真实事物现象的模拟制品,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影片、幻片等; 动作及表情系统媒体,指用以传递动作与情感经验的各种示范动作与表情动作。言语系统媒体,其中包括:口头言语系统媒体,指以口语作为经验的媒体; 书面言语系统媒体,指以文字符号作为经验的传递媒体。依据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2)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①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来传递经验,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因为有些媒体可能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有些媒体可能更适合用来演示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其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即所要传递的经验本身的性质。最后,教学方式不同,可供选用的媒体也往往不同,如采用直接交往方式来传递经验时,可用口语系统的媒体,采用间接交往方式来传递经验时,一般用书面言语系统。
②学习者方面的因素
教学媒体对经验的传递作用,取决于经验接受者的信号接收及加工能力。如感知、接受能力、知识状况、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先前的经验、兴趣爱好及年龄等。学生年龄不同,经验发展水平不同,其内在的编码系统也不同,对教学媒体的接受能力不同,采用的教学媒体也应有差别。
③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
教学的地点和空间,是否分组或分组的大小,对学生的反应要求,获取和控制教学媒体资源的程度等。
④技术方面的因素
硬件的费用,软件开发费用,媒体维修的费用,教辅人员的培训费用等。此外,还要考虑媒体的质量,操作媒体的难易程度,媒体对环境的要求,媒体使用的灵活性和耐久性等。
2. 什么是操作技能?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1)操作技能的含义
操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技能的学习既是一个身体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的过程,只是在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心理的参与程度有所不同。操作技能的学习既要求个体进行认知上的加工与分析,也要求实际做出协调的肢体运动反应。操作技能既不同于操作知识,也不同于心智技能。
(2)操作技能的主要特点
①动作的客观性:操作动作的对象是客观的,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如操纵各种运动器械、协调控制身体的活动等; 操作的过程是客观的,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肢体运动来逐一展示的,肢体的运动是外显的。
②动作的精确性:操作动作符合规范要求,符合动作原理。无论是在动作的力量、速度、幅度还是结构等方面都符合标准。精确性是操作技能的一个基本特征。
③动作的协调性:操作活动由一系列动作成分构成,各成分以整合的、互不干扰的方式和顺序运作。各个动作成分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顺序依次或同时完成,动作间衔接与配合顺畅而协调; 各动作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整体; 各种运动感觉和视觉协同配合,以有效地控制和操纵整个操作过程。
④动作的适应性:操作活动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条件,显不其活动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当个体面临多种变化的条件时,动作间的结合及其执行方式一方面能依然保持高度的一致和稳定,另一方面又能视各种不同的条件而作适当的调整,以最有效地完成动作,实现动作的最佳功能。
3.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马斯洛认为,在基本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③马斯洛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类。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它们因身心的缺失而产生,因此也称缺失性需要。它们为人类维持生活所必需,一旦它们得以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因此个体所追求的缺失性目的物是有限的。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它区别于缺失性需要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的永不满足性。
(2)需要层次理论在学习中的意义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4. 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教育心理学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就
①教育心理学从无发展到有,而且目前己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在本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创立了许多学习理论,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心理学观点,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作品和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所有的理论及其所依据的研究资料都为本学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③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世纪50年代以来,轰动时的一此重大教育改革运动,也都是由教育心理学家发起的。在理论思想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被逐渐克服; 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相结合; 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方法,如认知理论、构造观点、累积学说、内化学说、信息加工模式等等; 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分析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所有这些,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传统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应用于教育实际的心理学,其对象是教育实际中的心理现象。但另一观点却认为不应把教育心理学简单地当作缺乏独立性的应用学科。他们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特殊的研究对象、内容结构及方法的独立性学科。
②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许多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实际内容是教师所需知道的各种心理学知识的汇编。教育心理学至今体系庞杂零乱,主要原因在于其对象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研究对象不明确,当然不可能有明确的内容体系。
③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与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教育法等教育学科的关系不明确。
(4)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不够成熟的学科,积累的资料也还不够。研究所依据的事实,并不都来自于实验,因而其结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会受到影响。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重视方法,但又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方法。
5. 班都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和学习条件的?
【答案】班都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班都拉认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