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性格
【答案】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即后天形成的品格。如诚实、坚贞、奸诈、乖庆等可作善恶、好坏、是非等价值评价的心理品质。
2. 主题统觉测验
【答案】主题统觉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默里创立的投射测验。它的原理是,当一个人解释一种含糊不清的社会性情境时,他就易于表现出自己的人格特点。
在测验中,测验者会提供二十张图片,其中有些图片是比较抽象的,大部分则具体形象但模棱两可,要求被评者根据呈现的图片中的人物和背景,用自己的理由编造一段相对完整的故事。然后由测试者根据默里提出的基本记分原则对被评者叙述的故事进行记分和解释。由于主观性比较强,所以此测验对测验者要求较高,且结果不易解释。但与其它投射测验比较,此测验的效度得到较多证据支持,被公认为较好的临床心理诊断工具。
3.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4. 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问接侧试
【答案】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是指如果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则这些测验就是间接测试。内隐记忆研究中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不熟悉人物而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二、简答题
5. 简述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
【答案】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主要有衰退理论、干扰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和压抑理论。 (1)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衰退理论接近于常识,但无法用实验来证明衰退理论,目前我们只能肯定:衰退是感觉记忆和维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的短时记忆信息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再现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3)提取失败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的。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舌尖现象”一一这种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
(4)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推出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太有损于自我。也就是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6. 简述德韦克(C.S.Dweck )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答案】(1)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是以内隐能力理论为基础,在德韦克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而提高; 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不会随学习而改变。
(2)由于人们持有不同的内隐能力观,因而导致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成就目标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掌握目标(mastery goals),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是成功。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据任务标准和自我标准;; 持能力
,实体观的个体则倾向于确立成绩目标(performance goals)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
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这种目标常常表现在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并且根据一般标准来评价自身的表现。
(3)这两类成就目标在选择任务、评价标准、情感反应、对学习结果的归因等方面是不同的,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往往会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如选择适当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使用深层的加工策略等; 而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往往有较高的焦虑水平,有时不敢接受挑战性的任务,遇到困难有时容易退缩。
7. 简要说明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案】个体差异就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在发展水平上存在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智力超常和落后的人占全人口的极少数,而中等智力水平的人占全人口的大多数。
(2)能力发展的结构差异。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
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例如,有些人记忆力好,有些想象力丰富,有些人思维敏捷。
(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人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的时间不同。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早,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这是“人才早熟”,另一种情况叫做“大器晚成”,这指智力的充分发挥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
(4)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能力在性别上也表现出差异,不过这种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的因素中,比如在数学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空间能力上就表现出男女差异。
8. 简述智力多元理论。
【答案】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其中智力成分是:
①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
②逻辑一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
③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等。大脑右半球掌管空间位置的判断。大脑的右后部受伤的病人,会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易于迷路,其辨别面孔和关注细节的能力明显减弱。
④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写一首曲子等。
⑤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
⑥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⑦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9. 试述遗忘及影响遗忘的因素。
【答案】(1)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地再认与回忆。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 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 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 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2)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以及识记者的态度,具体如下:
①时间因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记忆的保持量将发生变化。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
②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记忆材料性质的不同对保持进程有很大影响。一般,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 对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 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
③学习的程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