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白板说
【答案】自板说是将人初生的心灵比作一张自纸或一块自板,认为人的知识经验是由后天的感觉经验获得的理论。由英国哲学家J. 洛克在其《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他反对人的知识来自天赋观念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自板,没有任何观念。人的全部知识和观念都来自感觉经验,是后天获得的; 认为知识、观念来源于感觉和反省。
2. 合取概念
【答案】合取概念是指通过相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维度值来定义的概念。如“红旗”这个概念就是由“红色”和“旗帜”两个维度相加而得。这类概念的属性之间,起作用的规则是“和”,即相加的规则。
3. 返回联系
【答案】返回联系,又称反馈环节,指当刺激(输入)作用于感受器之后,神经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给大脑中枢,再沿传出神经控制效应器的活动(输出); 效应器的活动情况又作为刺激信急(输入)返回作用于感受器,进而通过大脑中枢的调节影响效应器的活动(输出)。
4. 比率智商
【答案】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式中IQ 表示比率智商,MA 表示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CA 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局限性为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结论。
二、简答题
5. 19世纪中叶,弗罗伦斯(Flourens )采用局部毁损法,切除鸡和鸽子等动物脑的一部分,然后观察其动物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在切除小块皮层后,动物开始很少运动,不吃不喝,但随时问推移,动物能康复到接近正常的情况。弗罗伦斯进行了许多实验,结果都一样,由此他提出了脑功能的什么学说? 请指出,并加以阐述。
【答案】(1)弗罗伦斯提出了脑功能的整体说。
(2)弗罗伦斯进行了许多实验,根据实验发现,他认为,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而与特定的部位无关。如果所有皮层都被切除,那么各种智力功能都会丧失; 如果有足够的组织保留下来,所有的功能就都可以康复。
弗罗伦斯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对加尔提出的颅相说进行了批评。但他所用的实验动物都没有新皮层,而且他所说的动物智能和加尔所说的人的智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3) 20世纪中叶,整体说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拉什利。拉什利采取脑毁损技术用白鼠进行了一系列走迷宫的实验。结果发现,在大脑损伤之后,动物习惯形成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而与损伤面积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平均相关为0.75 )。由此,拉什利引申出了两条重要的原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按照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 按照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而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6. 简述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答案】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形成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交往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儿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之一,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以后社会适应困难。同伴关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同伴提供了儿童学习的榜样,通过互相学习,儿童认知能力和技能都得到最快的发展。
(2)提供了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有利于儿童的观点采择,共情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3)通过同伴交往,儿童对归属感,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同伴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4)同伴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同伴既可以给儿童提供关于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为儿童与他人比较的对象。
总之,同伴关系对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儿童孤僻,缺乏基本的交流技巧,认知能力发展受阻等,对儿童的身心造成长远的影响。
7. 请简述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答案】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
(1)觉醒状态
即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2)组块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作为单位来测量。所谓组块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如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个数字、一个成语等。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
信息容量为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3)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加工深度越大,越易于短时记忆编码。
8. 试述遗忘及影响遗忘的因素。
【答案】(1)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地再认与回忆。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 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 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 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2)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以及识记者的态度,具体如下:
①时间因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记忆的保持量将发生变化。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
②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记忆材料性质的不同对保持进程有很大影响。一般,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 对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 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
③学习的程度
学习的程度不同对保持进程也有影响。一种学习材料如果学得没有达到一次完全能背诵的标准,我们说这是低度学习的材料; 如果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下去,这种材料就是过度学习的。显然,低度的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了的材料要比恰能成诵的材料保持得好一些。
④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材料有重要影响。一般,最后呈现的材料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材料,最后是中间部分。
⑤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个人需要的事情容易遗忘。
9. 什么是注意起伏和注意分散? 二者有什么区别?
【答案】(1)注意起伏也称注意动摇,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如把一只手表放在离被试一定距离的地方,使其刚刚能够听到表的滴答声。被试即使是十分专心地听,也会感到时而听到时而听不到; 或者感到表的声音时强时弱,这就是一种注意的动摇。
注意分散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对,是指注意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不能集中在当前进行的活动中。 (2)注意的起伏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分散即分心,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的对象与活动而指向其他的对象与活动; 通常是由无关刺激干扰或单调刺激长时间地作用引起的,对完成当前的活动任务具有消极的影响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