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西音乐史(基础课卷)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解放区的天》曲调根据( )改编而成。
A. 陕北道情
B. 陕北民歌《骑白马》
C. 河北民歌《十字调》
D. 陕北民歌《秋收》
【答案】C
【解析】《解放区的天》,又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刘西林于1943年根据冀鲁民歌曲调即河北民歌《十字调》填词而成。歌词: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呼嗨嗨伊咳呀嗨,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呀呼嗨嗨伊咳呀嗨。
2. 1920年,经北洋政府国务会议通过,被选定为国歌的作品名称及其作曲者是( )。
A. 青主《卿云歌》
B. 青主《国民革命歌》
C. 萧友梅《卿云歌》
D. 萧友梅《国民革命歌》
【答案】C
【解析】袁世凯下台后,北洋政府当政,于1919年将《尚书》中的《卿云歌》由作曲家萧友梅配上乐曲作为国歌。国民政府上台后废止。歌词为:“卿云烂兮,糺鳗鳗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3. 深受军民欢迎的《兄妹开荒》是一部( )体裁作品。
A. 歌剧
B. 音乐剧
C. 戏曲
D. 秧歌剧
【答案】D
【解析】《兄妹开荒》是一部秧歌剧,音乐以陕北民间音乐为基础,采用秧歌的形式,但摒弃了旧秧歌中常有的丑角以及男女调情的成分,代之以新型的农民形象和欢乐的劳动场面。这是
秧歌运动中产生的第一个秧歌剧。反映了新的社会生活,发展了民间传统的秧歌。
4.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原名是( )。
A. 《阳关三叠》
B. 《潇湘水云》
C. 《夕阳萧鼓》
D. 《高山流水》
【答案】C
【解析】《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
5. 《和声略意》是中国人写作的讲述西洋和声学知识的第一篇文章,其作者是( )。
A. 曾志忞
B. 李叔同
C. 沈心工
D. 张春
【答案】A
【解析】曾志忞在《醒狮》杂志上连续发表的《和声略意》一文,是中国人写作的讲述西洋和声学知识的第一篇文章,成为我国引进西洋和声学的先驱。曾志忞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是我国近现代新音乐启蒙时代———“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活动家,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音乐理论家之一,尝试创办近现代音乐学校的先行者和少年音乐教育事业的先驱。
6. 《长恨歌》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是根据( )音乐素材发展写成的。
A. 古代歌曲《清平调》
B. 古代歌曲《阳关三叠》
C. 京剧曲牌《柳青娘》
D. 民间歌曲《茉莉花》
【答案】A
【解析】《长恨歌》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是根据古代歌曲《清平调》发展写成的。用自由模仿的复调手法写成的女声三部合唱,又弦乐和竖琴伴奏,结构是二部曲式。词:香雾迷蒙,祥云掩拥,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却笑他,红尘碧海,多少痴情重? 离合悲欢,枉作相思梦,参不透镜花水月,毕竟成空。
7. 下面的歌曲片段出自作品( )
A. 《可怜的秋香》
B. 《黄河怨》
C. 《西风的话》
D. 《毕业歌》
【答案】D
【解析】这首山田汉词、聂耳曲的《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插曲,内容讲述的是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
8.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是( )
A. 山东
B. 丹东
C. 辽东
D. 广东
【答案】D
【解析】冼星海是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9. 京剧中的散板意思是( )。
A. 有板无眼
B. 无板无眼
C. 一板一眼
D. 一板二眼
【答案】B
【解析】京剧中的板眼,简单而言就是戏曲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一个小节即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限(四拍子)、一板一眼(一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10.《保卫黄河》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 )乐章。
A. 二
B. 四
C. 六
D. 七
【答案】B
【解析】《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为《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为《黄河颂》,第三乐章为《黄河愤》,第四乐章为《保卫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