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音乐声学基础理论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抗战歌曲《长城谣》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光未然,吕骥

B. 光未然,刘雪庵

C. 潘子农,阎述诗

D. 潘子农,刘雪庵

【答案】D

【解析】《长城谣》这首歌是潘孑农、刘雪庵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这首歌的音乐苍凉悲壮,纯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在音乐上极具民族风格,在写法上与民歌相似,同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旋律起伏不大,节奏进行平稳、音域不宽,整个曲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听起来亲切、优美; 唱起来既口语化、又有民族特色。

2. 萧友梅以( )一文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

A. 《中国古代乐器考》

B. 《论中国古典歌剧》

C. 《西洋音乐进化史的鸟瞰》

D. 《乐话》

【答案】A

【解析】萧友梅,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1912年留学德国,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及莱比锡音乐学院,1919年以论文《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中国古代乐器考》,1916掉提交)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十学位。1920年回国后,先后主持多家音乐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B 项,王光祈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波恩大学音乐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在欧洲为祖国争得荣誉的音乐学家。C 项,黄自的《西洋音乐进化史的鸟瞰》于1929年发表在《乐艺》季刊上。D 项,《乐话》是青主的音乐美学代表著作。

3. 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持续使用到20世纪中叶的传统记谱法是( )。

A. 减字谱

B. 文字谱

C. 工尺谱

D. 俗字谱

【答案】C

【解析】工尺谱是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这一记谱方法一直持续使用到20世纪中叶。

4. 《行街》是( )。

A. 广东音乐

B. 潮州音乐

C. 江南丝竹

D. 福建南曲

【答案】C

【解析】行街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

5. 《垦春泥》是贺绿汀创作的一首( )体裁形式的作品。

A 男声独唱

B. 钢琴曲

C. 管弦乐曲

D. 无伴奏合唱作品

【答案】D

【解析】《垦春泥》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贺绿汀根据湖南音调创作的无伴奏合唱曲,是最早采用湖南民族特色音调创编的合唱作品。纤小轻快,柔和细腻:“……种出自由无价宝呀,不分高来不分低,欢欢喜喜不分离! ”

6. 小提琴与钢琴《夜景》、钢琴《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两首作品堪称中国最早完全运用自由无调性技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它们的作者是( )。

A. 谭小麟

B. 丁善德

C. 桑桐

D 马思聪

【答案】C

【解析】①小提琴与钢琴《夜景》由桑桐作于1947年,为我国第一首无调性音乐作品。该曲是一首标题性乐曲,意图表现静夜湖边,林中夜莺鸣咐,一位诗人独自在湖边徘徊,时而哀伤,时而激昂,最后只有夜莺的歌声和诗人的哀吟的余音的背景。②桑桐作于1947年的钢琴独奏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以同名青海民歌为素材,采用了自由无调性的和声处理方法写成。作者试图将中国民族风格的旋律与现代和声技法相结合。

7. 刘天华创作的十大二胡名曲中,最早写成的是( )。

A. 《空山鸟语》

B. 《病中吟》

C. 《烛影摇红》

D. 《良宵》

【答案】B

【解析】《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二胡独奏曲,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病中吟》采用的是西洋三段体A+B+A的形式,曲意表达了一个有志者在逆境中内心痛楚并要坚决奋斗的意志。

8. 具有全国影响的抗战歌曲刊物《战歌》是由( )自费主编的。

A. 贺绿汀

B. 黄自

C. 刘雪庵

D. 丁善德

【答案】C

【解析】抗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刘雪庵主持中国作曲者协会的日常工作,还自己掏钱办起了《战歌周刊》,后改名为《战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广泛影响的抗战音乐刊物。《战歌》自1937年10月创刊至1940年4月终刊的两年半时间,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地出版了18期,对救亡歌咏运动的蓬勃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9. 富有激情、质朴刚健的京剧“麒派”唱腔的代表人物是( )。

A. 程砚秋

B. 周信芳

C. 梅兰芳

D. 尚小云

【答案】B

【解析】麒派是由一代宗师周信芳创建的,是我国南派老生的重要流派,京剧界常有“北有梅兰芳,南有周信芳”和“南麟北马”之谓。

10.歌曲《日落西山》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郭沫若,张曙

B. 田汉,张曙

C. 田汉,贺绿汀

D. 郭沫若,贺绿汀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