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语言学史基础知识和汉语基础知识之古代汉语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昌大学语言学史基础知识和汉语基础知识之古代汉语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南昌大学语言学史基础知识和汉语基础知识之古代汉语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5
2017年南昌大学语言学史基础知识和汉语基础知识之古代汉语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9
一、名词解释
1. 《词诠》
【答案】《词诠》是近人杨树达著的一部虚词词典。按语法词类来分析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及特殊用法。体例是每解一个虚词,先注音,次辩明其词类,再说明其意义和用法,然后列举书证。结合词类具体指明古汉语中虚词的语法作用,是虚词研究的发展。本书共收字五百以上。通俗易懂。本书是按注音字母音序编排的,并附有《部首目录》。
2. 通假字
【答案】通假字是指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语言现象。它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但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它是正常的文言现象,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3. 《經籍纂詁》
【答案】《經籍纂詁》是由清代阮元主编的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它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 以一韵为一卷,全书106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的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这对我们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
4. 叶音
【答案】叶音是指由于语音的变化和发展,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常常会发现不押韵,将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的现象。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这一现象在南北朝时出现,到宋代朱熹的《诗集传》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5.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答案】属:通“嘱”劝酒。
6.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答案】(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2)再:第二次。
7.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問楚有神充死己三幹歲矣。
【答案】顾:回头看。
8. 师进,次于陉。 .
【答案】次:军队临时驻扎。
9.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答案】(1)为:研究。之:到,往。
(2)翻译:有个研究农家学说,叫许行的人,从楚国到滕国去。
10.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答案】作:兴起。
三、简答题
11.请说明通假的两种形式,并举例。
【答案】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
(1)同音通假
同音通假的特点是本字和借字古音完全相同。例如“固以怪之矣”中的“以”同“已”是同音通假。
(2)音近通假
音近通假是指古书上用音同音近的字来替代本字的现象,这种替代具有一定的常用性。例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通“无”,是音近通假。
四、分析题
12.请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l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2)君子远庖厨也。
(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答案】(1)君:名词用作动词。行君道。
(2)远:使……远。
(3)“鼻大可小”的“小”和“小不可大也”的“大”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变小”、“使……变大”。
(4)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5)礼:名词用作动词。礼遇。
13.请指出以下汉字的形体构造各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
【答案】(1)的:形声。从白,勺声。
(2)碧:形声。从玉,从石,白声
(3)鹿:象形。
(4)看:会意。从手下目。
(5)臭:会意。从犬,从自(鼻)。
(6)爨:会意。
(7)寸: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
(8)会意。从宀从口。
(9)荆:形声。从艸,刑声。
(10)亦:指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