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大学会计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应收票据贴现
【答案】应收票据作为—种债权凭证,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还没有到期的,尚未兑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应收票据的贴现是指持票人因急需资金,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给银行,银行受理后,扣除按银行的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息后,将余额付给贴现企业的义务活动。
票据贴现分为无追索权票据贴现和有追索权票据贴现两种方式:①无追索权票据贴现是指贴现票据的所有风险和利益在票据贴现时全部转移给银行,在票据到期日若出票人违约,贴现企业不负连带债务责任; ②有追索权票据贴现是指贴现票据的所有风险和利益在票据贴现时并不完全转移给银行,贴现企业负有背书责任,即在票据到期日,若出票人违约,银行将向贴现者提示票据索取款项。
2. 会计主体
【答案】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它为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提供了基础,从而也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和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定是法律主体。
3. 长期股权投资
【答案】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以下内容: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②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③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④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应分别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确定。
二、简答题
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有何作用以及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1)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通过该表,可以了解企业某一会计一年度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各项目的增加、减少及余额的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及预测未来的变动趋势。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下列信息的项目:①净利润;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③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计影响金额; ④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⑤按照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 ⑥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5. 企业哪些税金应计人管理费用? 哪项税金不通过“应交税费”账户核算?
【答案】(1)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应交税费—应交车船税”、“应交税费—应交城镇土地使用税”账户、“应交税费—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账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户;
(2)应交税费除印花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契税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其他都要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6. 简述对账与结账的主要内容。
【答案】(1)所谓对账,是在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之后,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对账的内容:
①账证核对,做到账证相符
账证核对就是将各种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以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与有关的会计凭证(包括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做到账证相符。
②账账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a. 总分类账中各账户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期末借、贷方余额合计数,应当分别核对相符。
b. 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本期借方、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及期末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账中的库存现金账户、银行存款账户的记录核对相符。
c. 总分类账户本期借、贷双方发生额及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
d. 会计部门登记的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的结存数,与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的有关保管账的结存数核对相符。
③账实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a. 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核对相符。
b.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发生额及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
c. 财产物资明细账的结存数分别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核对相符。
d. 各种债权、债务的账面记录应定期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个人核对相符。
(2)结账,是在将本期内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方法对该期内的账簿记录进行小结,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并将其余额结转下期或者转入新账的过程。结账的步骤及内容:
①首先查明这些经济业务是否己全部登记入账。
②在本期经济业务全面登记入账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会计处理基础的要求,将收入和费用归属于各个相应的会计期间,即编制调整分录。
③编制结账分录。对于各种收入、费用类账户的余额,应在有关账户之间进行结转,从而结束各有关收入和费用类账户。
④计算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结账时,应当结出各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7. 存货跌价准备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何异同?
【答案】企业应当定期检查存货价值的减损情况:(1)当存在下列情形之—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予成本:①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小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2)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①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②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③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④其他足以证明己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所谓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可收回金额是指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的金额; 处置费用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的增量成本,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但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不包括在内。
(1)存货跌价准备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同点
①减值准备的确定标准中,都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观念。存货中的可变现净值和固定资产中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都应用了公允价值的思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