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所803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某著名景点对外地旅游者收取100元票价,而对当地居民收取20元票价。试分析其为什么采用差别价格?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有效地执行该政策?
【答案】(1)垄断厂商价格歧视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根据每一个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的产品所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来逐个确定产品销售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制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则是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2)景点对外地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收取不同价格属于三级价格歧视,景点管理者将市场分为外地市场和本地市场。由于旅游业本身的特点,外地游客的价格弹性显然要小于本地游客,从而为差别价格政策的出台创造了可能性,当对这部分游客收取较高价格门票时,需求量也不会减少很多。一般来说,执行差别价格有以下几个条件:商品需求曲线要向右下方倾斜; 市场可以分割为不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顾客等级; 不同市场的相同商品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2. 一般均衡论的缺点是什么? 为什么它很少具有实际意义?
【答案】一般均衡论企图证明:供求相等的均衡不但可以存在于单个的市场,而且可以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市场。但是,一般均衡论的证明要依赖于一些极为严峻的假设条件才能成立。这些假设条件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并不存在。假设包括:
(l )完全竞争的假设。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这种市场。
(2)回避规模收益递增的假设条件。在现实的世界中,虽然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减和不变的情况,但收益递增的事例大量存在。事实上,递增的情况很可能占有决定性的地位; 世界各国的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的事实可以证实这一点; 企业规模的扩大正是为了取得收益递增的有利之处。因此,排除收益递增的情况的假设条件不但不符合事实,而且还和事实背道而驰。
(3)拍卖人的假设。瓦尔拉斯均衡和现在的一般均衡论都只有依赖于这一假设,才能保证均衡价格的存在。其原因之一在于:这一假设条件意味着,在拍卖人最终喊出能使市场供求相等的价格以前,当他喊出能使供求逐步趋向于相等的调节价格时,参与交易的人只能报出他们愿意出售和购买的数量,但不能据此进行实际的交易。这一限制是必要的,因为一般均衡论要求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如果容许参与交易的人在非均衡价格下进行交易,那就不能保证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也就不能保证一般均衡的实现。
从以上三个假设被违反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既然一般均衡论赖以成立的假设条件脱离现实已经达到很严重的程度,那么,该理论根据这些假设条件所取得的成果也必然是脱离现实的。
3. 表为两竞争对手的博弈结果矩阵:
两竞争对手的博弈结果矩阵
请问:什么是纳什均衡? 求出该博弈的所有可能的纳什均衡,利用图形说明求出的纳什均衡的意义。
【答案】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指如果其他参与人不改变自己的策略,任何一个参与人都不会改变自己策略的均衡状态。即如果给定参与人B 的选择,参与人A 的选择是最优的,并且给定参与人A 的选择,参与人B 的选择也是最优的。那么,这样一组策略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即给定其他人的选择,每个参与人都作出了最优的选择。
从表该博弈结果矩阵可知存在两个可能的纳什均衡:两竞争对手均奋争,两竞争对手均妥协。 不论A.B 均奋争还是均妥协,总的博弈效果是产生了3个效用,与一方奋争另一方妥协效用大。如表所示。
博弈状态及其效用值
从表可以看出,两竞争对手均奋争和两竞争对手均妥协都是纳什均衡解,并且带来的总效用一样。
4. 设某个纯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不存在。试问:相应的混合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会存在吗? 试举一例说明。
【答案】在同时博弈中,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相应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总是存在的。例如,在下面的二人同时博弈中,根据条件策略下划线法可知由于没有一个单元格中两个数字之下均有下划线,故纯策略的纳什均衡不存在,但是相应的馄合策略纳什均衡却是存在的。
首先分别计算甲厂商和乙厂商的混合策略。
其次分别计算甲厂商和乙厂商的条件混合策略得:
最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参见图中点e ,此时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可以表示
为
, 但不存在纯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
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5. 某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分别为D L =4000-50WSL -50W 。请问:
(1)均衡工资为多少?
(2)假如政府对上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税10美元,则新的均衡上资为多少?
(3)实际上对单位劳动征收的10美元税收由谁支付?
(4)政府征收到的总税收额为多少?
【答案】(1)均衡时,D L =SL ,即4000-50W=50W,解得均衡工资W=40。
(2)如果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税10美元,则劳动供给曲线变为:
由,即。
解得:W=45,此即征税后的均衡工资。
(3)征税后,厂商购买每单位劳动要支付的工资变为45美元,而不是征税前的40美元。两者之间的差额5美元即是厂商为每单位劳动支付的税收额。
工人提供每单位劳动得到45美元,但有10美元要作为税收交给政府,所以仅能留下35美元。工人实际得到的单位工资与征税前相比也少了5美元。这5美元就是他们提供单位劳动而实际支付的税款。
因此,在此例中,厂商和工人分别支付5美元的税款,恰好平均承担了政府征收的10美元税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