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入账保费
【答案】保费收入一般是指入账保费。入账保费是保险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签发的保险单项下已经收到的和尚未收到的保费总额。由于各类保险业务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入账保费的计算也有所不同。
(1)非寿险的入账保费。非寿险的保费一般应在投保时一次交清,但也可分期交纳。因此,非寿险的入账保费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其保费收入总额是指该时期签发保单项下的全部应收的保费,包括己实际收到的保费和尚未实际收到的保费。
(2)寿险业务的入账保费。寿险的保费可以在投保时一次交清,也可以分期(按年、按季、按月)交纳。但是,与非寿险合同生效原则不同,寿险投保人的首期保费不能迟交,不能分期交。此外,投保人若逾期不交费,保险单即失效,补交保费及利息可复效。因此,寿险的保费按实收数额入账,即寿险的入账保费量按时期内实际收到的保费额计算。应交而逾期未交的保费不入账。
(3)储金性非寿险的入账保费。储金性非寿险的入账保费,就是储金在本年度内所生的利息。即使保险企业尚未与银行结账,也要按规定的利息率把储金在全年度内所生的利息入账,作为本年度的保费收入。
2. 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
【答案】信用保证保险是一种以经济合同所制定的有形财产或预期应得的经济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是一种担保性质的保险。按担保对象的不同,信用保证保险可分为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两种。
信用保险是权利人要求保险人担保对方(被保证人)的信用的一种保险。信用保险的投保人为信用关系中的权利人,由其投保他人的信用,例如,卖方(权利人)担心买方不付款或不能如期付款而要求保险人保险,保证其在遇到上述情况而受到损失时,由保险人给予赔偿,如出口信用保险等。
保证保险则是被保证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请求保险人担保自己的信用的一种保险。保证保险的保险人代被保证人向权利人提供担保,如果由于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有犯罪行为,致使权利人受到经济损失,由其负赔偿责任。例如,工程承包合同规定,承包人应在和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后20个月内支付工程项目,业主(权利人)为能按时接收完工项目,要求承包人(被保证人)提供保险公司的履约保证,保证承包人不能如期完工而使业主(权利人)受到经济损失时,由保险公司(保证人)给予赔偿。保证保险一般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但有些国家如美国规定,该业务必须是政府批准的具有可靠偿付能力和专业人员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证保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履约保证保险,承保工程所有人因承包人不能按时、按质、按量交付工程而遭受的损
失。二是忠诚保证保险,承保雇主因雇员的不法行为,如盗窃、贪污、伪造单据、挪用款项等行为而使雇主受到的经济损失。忠诚保证保险按照雇主的要求可以投保其所有雇员,也可投保其指定的某些雇员。
3. 危险
【答案】危险是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危险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不确定性是指损失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损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及其承担的主体是不确定的。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危险固有的内在本质,危险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性,危险是存在于人们活动中的负面效应。保险学中的危险指的是纯粹风险,即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4. 延期年金
【答案】延期年金是指在合同成立后,经过一定时期或达到一定年龄后才开始给付的年金。
5. 合作保险
【答案】合作保险是保险组织形式之一。由社会上对保险有共同需求的人或单位组织起来,采用合股资本的方式积聚保险基金而创办的保险事业。有保险合作社和相互保险社两种形式。保险合作社采取固定会员制,会员按照事先约定的金额缴纳股本。合作社的资金来源除社会股金外,还可以向社会或外部借入。相互保险社的社员相对不稳定,社员不需事前缴纳股本金,而是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分摊。
6. 团体信用人寿保险
【答案】团体信用人寿保险是指为保全住宅贷款定期付款销售等分期偿还债权,由贷款提供机构或信用保证机构作为投保人(受益人),以与其发生借贷关系的众多分期付款债务人作为被保险人,同保险人签订的一种团体保险合同。
通常,团体信用人寿保险合同以未清偿的债务额为合同的保险金额,在债务清偿前,如果被保险人死亡或达到合同预定的高度残障状态致使其收人中断,由保险人给付相当于未清偿债务额的金额给受益人。因此,从原则上讲,团体信用人寿保险的保险金额将随债务的分期偿还而逐步递减。
7. 再保险监管
【答案】再保险监管是指监管机构对再保险人的监管。再保险人的存在有助于保险市场的稳定,然而,为了取得并维持这种稳定,再保险主体必须有能力履行其承诺的义务。当再保险人在全球运营时,其业务必须考虑风险的位置、业务类型或实行不同法律制度国家的监管差别。当前,从世界范围看,一些国家的再保险人直接受到充分或部分的监管,而其他一些国家则依靠评级机构对再保险人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一些监管机构对在本国承保再保险业务的再保险人实行登记制度,而另一些监管机构则只对本国再保险人承保的业务进行评估,有的监管机构要求再保险人公告担保品,还有些国家对同时充当直接保险人的再保险人进行直接监管。
8. 不对称的信息
【答案】不对称信息是指交易中的一方拥有而另一方缺少的相关信息。不对称信息可以分为“隐蔽信息”和“隐蔽行为”。
“旧车问题”和逆向选择是较典型的隐蔽信息。如果买者对所购产品的知识少于卖者,就可能出现“旧车问题”。如果买者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多于卖者,就可能引发逆向选择问题。投保人可能隐瞒了相关的重要信息,他们可能利用保险人的信息欠缺,导致保险人的实际损失高于其根据不完全信息或错误信息做出的判断。
隐蔽行为包括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是指代理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作为代理人的保险公司经理层有可能不会始终维护公司股东(委托人)的利益。经理专注于挣更多的钱,而这一目标可能与公司股东获得利润的目标不相符。另外,一般的保险公司也不能完全依靠销售人员(代理人)招揽业务,因为销售人员的目的是售出产品,以便保证自己的佣金收入。他们的私人利益与保险人(委托人)的利益可能不完全相符。这种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偏离的情况会造成无效经济。隐蔽行为还体现在道德风险上,由于保险的存在,被保险人可能会因此而忽视风险防范,甚至进行更加危险的行为。
二、简答题
9. 通过保险需求的费率弹性,说明保险费率、保险需求与保费收入之间的关系。
【答案】保险需求的费率弹性是指由于保险费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保险需求量的变动,它反映了保险需求对费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D ——保险需求; △P ——保险需求变动; P ——保险费率; △P ——保险费率的变动。
由于保险费率与保险需求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所以保险需求的费率弹性为负值,但经济学中—般用其绝对值表示。当│E P │=0时,称完全无弹性,即保险需求量不因费率的上升或下降而有任何变化,如强制保险; 当│E P │<1时,称缺乏弹性,即当该险种的费率下降时,保险需求的增加幅度小于费率下降的幅度,如大部分责任险; 当│E P │>1时,称富于弹性,即当该险种的费率下降时,保险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大于费率下降的幅度,如大部分的汽车保险; 当│E P │=1时,称单位弹性,即保险需求的变化与费率变化呈等比例; 当│E P │=∞时,称无限弹性,即保险费率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保险需求量无限大的反应。
研究保险需求的费率弹性,基本目的是了解保险费率与保险收入之间的关系。当保险费率变动时,其需求的费率弹性的大小与保费收入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费率变动引起保险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引起销售量的变动,进而影响到保费收入。不同的险种的需求弹性不同,费率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也不同,从而保费收入的变动也就不同。保险需求的费率弹性、保险需求与保费收入份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