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2
2018年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18
2018年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35
2018年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51
2018年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70
一、论述题
1. 论述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掌握这一规律的重要意义。
【答案】(1)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①从实践到认识
a.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②从认识到实践
a.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b.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
③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a.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b.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2)意义
①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坚持在实际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发展。
②我们党的一切决策都要以代表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作到科学化和民主化。在决策形成之后,还必须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只有遵循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去从事各项工作,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最大限度的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2.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答案】(1)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
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 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间题就是要坚持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 试述当代资本主义金融一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和新矛盾。
【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过一定时间就要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商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一种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剩了。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2)资本主义金融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新特点: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即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一次的周而复始现象。
a.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由于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会重新激化,导致经济危机的再一次爆发。
b. 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它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a. 危机周期的长短不规则,周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b. 周期进程中的阶段交替界限不清,每一阶段的特征不明显;
c. 危机的程度有所减弱,但生产过剩和失业却成为周期性的经常现象;
d. 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期间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局面。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的。具体表现为:
①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破坏,当这种比例关系失调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引起大量商品过剩,就会导致经济危机。
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与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相比,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严重对立。当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市场上的大量商品就找不到销路,就会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从而导致经济危机。
4. 试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正确性。
【答案】(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同时,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状况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2)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力一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③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物质生产方式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物质生产方式构成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基础,它的发展程度和水平也就规定了一个社会的性质和基本面貌。马克思曾经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以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4)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方式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二者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当生产关系由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梗桔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整个社会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新的生产方式代替了旧的生产方式,原来的社会制度也就为另一种更高、更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服从这个大局,这是邓小平根据马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