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2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新三民主义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 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 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革命纲领

D. 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答案】D

【解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

,主义”。重新解释的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对内主

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规定“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 “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得享受自由权利。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原则。平均地权是由国家通过征税和收买的办法,使土地之增值收归国家,防止“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对缺乏田地的农民,则由国家给予土地,资其耕作。节制资本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民之生计,对具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之企业,要由国家经营管理。新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与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基本相同,它成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合作的政治基础。

2. 下列表述中未能正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因素的是( )。

A. 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B. 计划经济对经济活动统得过死

C. 分配中平均主义倾向严重

D. 农村公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

【答案】D

【解析】农村公有制从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就没有再发生变化,并非农村公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而是不当的经营方式(人民公社)会损伤生产积极性。

3.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中共( )。

A. 八大

B. 十二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答案】C

【解析】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要内容有:(一)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4年来的实践作出了基本总结。(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的科学的概括。(三)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四)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是( )。

A. 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

B. 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C.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

D. 始终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答案】C

【解析】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就是要在统一战线中坚持以斗争求团结,就是防止在敌人发生右倾错误,需要在其面前示强,不轻易妥协,证明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从而促使团结保存。

5. 顾颇刚先生对于传说时代的历史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它是( )。

A. 长时段理论

B.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C. 二重证据法

D. 区系类型学说

【答案】B

【解析】顾颉刚从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次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该说包含着以下三个层面上的内容:①“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譬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王是禹,到孔子时始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时三皇出来了,汉以后才有所谓“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顾于是形成一个假设:“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②“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③在勘探古史时,我们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譬如,“我们即使不能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也至少能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 我们即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

6. 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 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C. 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

D. 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

【答案】A

【解析】1927年下半年,中共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召开八七会议,发动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7. 冯玉祥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问题。当时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与长治久安,就必须( )。

A. 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B. 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C. 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

D. 召开国民会议

【答案】C

【解析】1924年相继爆发江浙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冯玉祥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孙中山应冯玉祥等人邀请,于1924年11月离粤北上。

8. 《三家村札记》是由( )三位作家共同完成的。

A. 彭真、邓拓、吴晗

B. 邓拓、吴晗、廖沫沙

C. 彭真、廖沫沙、夏衍

D. 吴晗、邓拓、茅盾

【答案】B

,是1961年9月中共【解析】《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是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札记》

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杂志为“丰富刊物内容”、“活跃气氛”、“提高质量”而开辟的一个专栏。它主要介绍古人读书治学、做事做人、从政打仗等方面的历史知识,以针砭现实生活中的弊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启迪性,对当时一些“左”的错误和不良作风有所批评和讽刺,深受读者欢迎。

9. 1946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国人称为“新二十一条”,主要是因为( )。

A. 其内容与“二十一条”相似

B. 有利于美国独霸中国

C. 美国从中攫取了各种特权

D. 直接导致国统区经济崩溃

【答案】B

【解析】“二十一条”的主要特征是袁世凯为了做皇帝而大量出卖国家主权,而国民党政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