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3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废除“二十一条”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而“外争国权”则是对和会上关于山东问题的强烈反抗,具有反帝性质。“内惩国贼”是为了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并将斗争的矛头进一步指向段祺瑞政府,表现了与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精神,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2. 下列表述中未能正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因素的是( )。

A. 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B. 计划经济对经济活动统得过死

C. 分配中平均主义倾向严重

D. 农村公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

【答案】D

【解析】农村公有制从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就没有再发生变化,并非农村公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而是不当的经营方式(人民公社)会损伤生产积极性。

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竺可祯对我国气象学作出了贡献

B. 吴有训对X 射线的散射理论深有研究

C. 梁思成对我国建筑事业作出了贡献

D. 《倪焕之》是老舍的代表作

【答案】D

【解析】《倪焕之》是叶圣陶的代表作。

4. 下列选项中,达成于1913年进行的西姆拉会议期间的有( )。

①《西姆拉条约》

②划定“麦克马洪线”

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④《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1913年到1914年中国、英国及西藏地方政府三方代表就西藏问题在印度西姆拉进行谈判,中方代表驳斥了西藏代表的无理要求,但是英方代表还是与西藏代表私下达成了《西姆

,都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 拉条约》并划定了“麦克马洪线”

5. 抗口战争时期,口本侵略者将华北沦陷区矿业、钢铁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交由口本公司专营,打出的名义是( )。

A. “军管理”

B. “委托经营”

C. “中日亲善”

D. “中日合办”

【答案】A

,【解析】“七七”后的第一年内,敌人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方式,在华北采用“军管理”

在华中采用托经营”(即由被委托的“公司”经营)。但是由于工矿遭到破坏,工人离散,资本缺乏,这种“经营”、理”办法归于失败,生产、运输、贸易陷于停顿状态。“以战养战”政策提出后,敌人改用“中日合作”方式。

6. 在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中,全歼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解放军部队是( )。

A. 西北野战军

B. 中原野战军

C. 东北野战军

D. 华东野战军

【答案】D

,是1947年5月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解析】孟良固战役(1947年5月13日~5月16日)

在山东省中部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阵亡,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此战,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魂,在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一举全歼国民党军精锐“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7. 1962年7月,全国大约有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 农村阶级斗争出现新动向

B. 人民公社制度被取消

C. 农村政策出现了右倾动向

D. 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

【答案】D

【解析】1962年,中共中央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农村经济,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地方开始包产到户,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8.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C

【解析】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先进的知识分子效法俄国十月革命,研究和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于1918年下半年,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论文,呼唤十月革命的胜利,阐述俄国革命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和这个革命的伟大意义。

9. 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大力提倡进行社会调查。为此,1930年5月他专门写了《调查工作》一文,该文提出( )。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反对本本主义”③“调查就是解决问题”④“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⑤“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⑥“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A. ①②③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大力提倡进行社会调查。为了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推进

1930年5月他专门写了调查工作的进行,《调查工作》一文,该文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