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财经大学新闻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新闻评论学之新闻评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焦点访谈》

【答案】《焦点访谈》是指中央电视台1994年出台的一档综合评论性专栏节目,整个科目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是典型的评论与深度的结合,是中国观众最欢迎的一档电视栏目。它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口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把“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作为对评论节目内涵的一种追求,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的潜能,善抓热点,狠抓深度,反映和推动解决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国际评论

【答案】国际评论是指新闻媒介评论国际事务的政论性文章,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署名评论等。中国新闻媒介的国际评论,其职能是向国内外的读者或听众,分析国际上新近发生的事件和动态以及国际局势的发展和演变,解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和政策,宣传中国对各种国际问题的观点和原则立场。

3. 军事评论

【答案】军事评论是指对战争中的战局、战场、战役、战斗和非战时期的防务战略、战备、军事演习等军事形势或军事行动进行的评论和分析,其形式包括社论、述评、观察家文章、军事发言人谈话、新闻分析等多种体裁。

4. 本报特约评论员

【答案】本报特约评论员是指某家报纸特别约请的评论员。特约评论员简称评论员,通常是受媒体之邀发布评论意见等。大多数媒体会为了避免纠纷,声明是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看法。特约评论员的组成人数不定,少则一人,多则数人。组成人员多数是该媒体的记者、编辑,或在各个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但也有政府工作人员借由主要媒体发表意见的。

5. 贴近实际

【答案】贴近实际,是指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巨大课题作为我们新闻评论选题的一个重

要方面,使新闻评论更加具体实在、深入扎实。

6. 口头评论

【答案】日头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记者自己播讲的评论。就传播方式讲,广播评论都是日头播讲的,但是由于播讲的主体不同,存在由播音员播诵和直接由本台评论员、记者自己播讲两种播出方式,人们习惯上称后者为“口头评论”。

7. 录音评论

【答案】录音评论是以实况音响为论据的各种广播评论的总称。伴随客观事物发生的实况音响,只要具备证明或说明论点的素质,都可能成为广播评论的论据。其中用于表现事实的音响,属于事实性论据; 用于表达采访对象对于事物看法的音响,属于观念性(理论性)论据。不过音响通常只是论据的一部分,只有与评论主体的解说或说明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论据。采制录音评论,要求根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 恰当处理与论述语言的关系,既保持论据的完整性,又使它与论点桦卯相应。同时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电台或作者的立场、观点的论点混同起来。

8. 广播短评

【答案】广播短评是指内容单一、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一种评论形式,通常为一事一议,阐明一个道理或一个主要观点,篇幅在5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千字。广播短评,一般以新闻报道的某一客观事实或社会上存在的某一典型事实为立论的依据,因此确立的论点比较明确与具体,选择的论题范围与内容也相对集中。

9.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

【答案】《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是指马克思于1842年写下的一篇评论文章,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开端。马克思在文中痛斥普鲁士政府推行的书报检查制度,他评论道:“这样一来,作家就成了最可怕的恐怖主义的牺牲品,遭到了怀疑的制裁。”他还提出“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一一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 ”这篇评论在捍卫无产阶级言论自由方面有重要意义。

10.广播谈话

【答案】在通常情况下,广播谈话是“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和分析问题,也称之为“广播漫谈’,、“广播杂谈”或“广播对话”。它以或聊天、或交谈的形式,力图模仿日常的谈话,营造一种与听众平等交流的语境和氛围,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简答题

11.毛泽东对党报评论工作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毛泽东重视并经常撰写党报评论,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都为党报评论工作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实践方面

①“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在湖南由他创办的《湘江评论》上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等大量战斗檄文,以震撼人心的文字,评论天下大事,讨伐封建礼教,向反动统治和一切旧势力、旧习惯进行大无畏的冲击。

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经常为新华社、《解放日报》撰写重要评论、社论。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质问国民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别了,司徒雷登》、((" 友谊’夕,还是侵略? 》等。毛泽东以坚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一往无前的革命气势,“傍着活事件来讨论”,使评论高屋建"a}}道人所未道之理。

③全国解放以后,毛泽东继续关心党报的评论工作,撰写和大量修改重要社论文章。仅20世纪50年代前期,他为《人民日报》撰写的社论,就有《应当重视武训传的讨论》、《元旦献词》等。

(2)理论方面

毛泽东的评论著述不仅内容博大精深,在国内外产生过广泛、深远的影响,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真实而生动的历史记录,而且也是报纸评论的珍品。

①在文风上,毛泽东的新闻评论兼收并蓄,集中西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开一代先河,对当代新闻评论的影响至深且远。当代中国新闻评论工作者的评论风格,无不是在毛泽东言传身教或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②毛泽东还经常教导各级党委负责同志和新闻工作者要重视评论工作,并对如何搞好言论宣传作过多次指示。“组织大家写评论”,“写得不要刻板,形式要多样化”,“政论应该像政论,但并不排斥抒情”等建议对动员全党尤其是党的负责同志重视报纸评论工作,学习评论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答案】(1)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共同点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是新闻体裁中最常用的两种主要文体,它们在一个总的报道思想指导下,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完成一定的传播任务。这两种主要文体的大目标一致,都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新闻报道是基础和主体,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用事实来反映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意见来启迪受众。新闻评论则是旗帜和灵魂,它总是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针对当前发生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现实生活出发,进行评述说理,指明什么是正确或是错误,以有形的意见直接地指导人们的工作、思想和行动。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