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810旅游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答案】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并逐渐进入了一个全面振兴的大发展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8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政策推出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外汇支持。我国选择了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优先的旅游业发展途径。在这一阶段,我国尚未将旅游业的性质明确定义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旅游者的接待工作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政治色彩。

(2)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一1997年)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开始迅速发育,需求规模日渐增长,从而导致中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结构开始出现重要变化。这一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首次为旅游业设立了户头。1991年我国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首次明确地将旅游业的性质界定为产业,并将旅游业列为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

(3)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面对国民出境旅游需求的增长,在经过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尝试之后,我国出台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允许旅行社行业开展出境旅游业务,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也因此并行成为中国旅游业经营的三大市场。

(4)与改革开放前的情况进行比较,对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简要归纳:

①背景环境: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急需外汇; 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②基本任务:拓宽外汇创收渠道; 90年代后期转为发展创汇、拉动内需、提升国民素质。

③发展类型: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④企业经营:强调经济效益;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⑤产业规模:迅速发展,持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⑥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制定和颁布政策、法规、标准等方式实行“政府主导”。

2. 在全球国际旅游人次中,近距离的国际旅游何以会占绝大比重?

【答案】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活动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都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发现,除了极个别的小国之外,国内旅游活动的规模总是大于出国旅游活动的规模,并且近距离旅游的客流量总是占据很大的比重。

形成近程旅游所占比重较大的基本原因包括:

(1)旅行距离近,交通费用较小。这意味着,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无疑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2)往返的旅程时间较短。这意味着,在近程旅游方一面,拥有时间条件的人数较多,特别是寻常周末休假时间也可用于出旅游,因而需求量较大。

(3)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易于适应。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旅游客源地社会与旅游日的地社会之间的社会文化障碍较小,因而乐于互访的人数较多。

(4)在旅行手续以及交通情况方面相对便利。就国际旅游而言,很多国家对邻国居民的旅游来访都实行免办签证或者只需在入境口岸办理简单的临时签证。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通常无需办理旨在准入的履行手续。此外,由于距离较近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通常都比较便利,因而来往旅游者人数众多,甚至会有很多自驾车旅游者。

3. 在干预旅游发展方面,政府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答案】政府对旅游发展进行干预的常用手段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管理或影响旅游需求,另一类用于管理或影响旅游供给。

(1)需求管理

在影响和控制旅游需求方面,目的地政府常用的手段主要包括:

①旅游目的地的对外促销与宣传。目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通过控制对外促销宣传的力度,去刺激或抑制来访旅游需求;

②控制游客进入量。这一手段既可应用于抑制来访游客的数量,也可用于对己经到访的游客进行分流;

③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

④通过为到访游客提供信息服务行使需求管理。

(2)供给管理

基于国际经验,旅游目的地政府在控制和影响旅游供给方面的常用手段主要包括:

①控制土地的用途。这是目的地政府用于控制旅游供给的最基本的方法;

②行使建筑物管制。这一手段经常用以配合用地控制;

③市场管制。目的地政府可通过立法手段对旅游业的市场行为进行管制和规范;

④实行特别征税。有些国家或地区通过征收旅游税影响和控制旅游供给;

⑤实行投资鼓励政策。为了鼓励发展旅游业,很多目的地政府都对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者实行这样或那样的鼓励政策。

二、论述题

4. 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可分为被动式保护和主动式保护两种。这种消极保护与积极保护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治”与“防”的关系。显然,对旅游资源实施保护的具体原则应当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手段,强化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体原则实施措施如下:

(1)针对自然作用的危害

①对于因自然作用的原因而可能带来的危害,旅游资源管理者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

②对于容易遭受鸟类危害的古建筑,在有关部位架设防鸟的隔离网罩等做法也都是积极防护的成功尝试:

③对于因条件限制小易采取类似措施的旅游资源,则应经常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理。

(2)针对旅游者方面的原因

①应加强该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接待能力饱和将会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

②对于重要的文物建筑及珍稀动植物等旅游吸引物,应架设隔离装置,避免游客触摸攀爬; ③对违反规定的参观者要予以制止,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给以罚款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仃。

(3)针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方面的原因

①对于因当地居民和旅游业者的行为失当而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除应加强对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②在采取预防性措施的同时,对危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对造成严重破坏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5. 对旅游活动要素的认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对旅游活动要素的认识应注意以下问题:

(1)区分不同语义下的旅游活动要素

对旅游活动的要素这一表述的使用,在不同的语境下往往会有不同的语义。在有些情况下,旅游活动的要素用于指旅游活动的内容,即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 而在另外有些情况下,则用于指旅游活动得以开展所需涉及的各项要素,即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2)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需注意的问题

就旅游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而言,其基本要素一般可概括为行、游、住、食、购、娱六个方面。这便是国人通常所称的旅游活动六要素。显然,这六要素实际上指的是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虽然国人通常称这些要素为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但对个体旅游者来说,在旅游活动的开展中,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