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时务文体
【答案】时务文体是维新派创造的新型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在梁启超的《时务报》用的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的更加熟练,又被称为“新民文体”。在《时务报》上发表的、像梁启超的文章那样谈论时务、宣传维新变法的文章,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2. 网络论坛
【答案】网络论坛是指网民以固定的非真实姓名自由地叙述某些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意见交换的基于网络技术之上的虚拟言论空间。在这个虚拟的言论空间里有着匿名的形式、广泛的自由和相同的兴趣。网络论坛言论所受的限制较小,其言论表达式最活跃的言论方式,最容易形成某种舆论。
3. 座谈式评论
【答案】座谈式评论是主持人(或记者)邀请有关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权威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演播室就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和进行探讨的谈话体节目。这些意见往往相互启发、补充,对论题的探讨也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谈话具有较为明显的交流感与互动作用。
4. 反“客里空”运动
【答案】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这一运动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5. 军事评论
【答案】军事评论是指对战争中的战局、战场、战役、战斗和非战时期的防务战略、战备、军事演习等军事形势或军事行动进行的评论和分析,其形式包括社论、述评、观察家文章、军事发言人谈话、新闻分析等多种体裁。
6.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答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历史上第一份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中文近代化报刊。它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和马礼逊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出版发行达七年之久。其目的是宣传“神理’夕,主要内容是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以及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性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成,体裁有评论、记叙文、故事、诗歌等。在形式上,为了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形状就像一本中国线装书。在宣传策略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每月一期,免费赠阅,主要读者对象是聚居在马六甲的华人。它的创办,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7. 杂文
【答案】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艺作品,还具有政论的性质。杂文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也可以说,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性的政论。
8. Talkshow
【答案】Talkshow 也就是中国的论坛式评论。即由主持人在演播室现场主持,由特邀嘉宾和部分受众直接参与,就社会生活中与群众比较贴近的事件和话题展开讨论、争鸣的谈话体节目。
二、简答题
9.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①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a. 新闻评论以新闻为依托。新闻时效性越强越好,且应关系国计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
b.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紧跟时代的脚步,追踪社会生活的进程,搭准人们思想的脉搏,力求“言当其时’夕、“评在当口’夕,同样可以获得先声夺人的优势,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②论题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评论的思想性,是指必须从政治的视角辨析是非,阐明立场,纠正谬误,宣示观点,给出科学的思想方法,给出解读论题的正确思路。落实到新闻评论写作上,包含三层意思:
a. 新闻评论贵在说理。就实论虚、析事明理是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离开揭矛盾、摆事实、
讲道理,就不称其为新闻评论。
b. 新闻评论说理的主要技法是分析精当,说理明快,恰到好处,同时要触及当前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敢于触及时弊,开展思想交锋,做到善破善立。
c. 新闻评论说的道理应该力求是正确、深刻,经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的道理。
③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群众性,或称大众化。这由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这一特性所决定。
a. 要求它所提出和解决的应该是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当前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广大民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又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问题。
b. 要求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为民立言。真正成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者,时代变化和时代进步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正确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
c. 要求评论的论述和语言表达方式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d. 新闻评论广泛的公众性还有一义,即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各新闻媒体应想方设法,尽量吸引广大群众关心新闻评论工作,直接参与新闻评论的写作。群众对新闻评论积极参与的三个优点:第一,让群众走上论坛,反映政治的民主和言论的自由;
第二,既有利于经常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有助于在写作上做到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第三,对共同话题的评说,有群众的参与,形成双向对话交流,新闻评论更显生机,更有活力。
(2)各个特征的内在联系
①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是前提,失去了新闻性,便不称其为新闻评论;
②论说鲜明的思想性是根本,新闻评论是有的放矢、就事论理的一种文体,就实论虚、析事明理是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新闻评论贵在说理,其主体就是围绕怎样说理和说何道理展开;
③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是归宿和目的,选题和论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将意见和道理传播给广大公众,引导舆论,为公共利益代言。
10.阅读2010年10月24日人民网播送的评论《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评论一等奖),试剖析它在选择论题、分析论证、布局谋篇和语言运用上有何显著特色?
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
中国个别城市近日发生了涉日游行。部分群众对前一阶段日本一些人士的错误言行表达义愤,表达爱国热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几天前表态时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主张,应当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对非理性、违反法规的行为是不赞成的。相信广大群众一定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这几句话,虽然简短,但说到了点子上,值得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