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710体育学综合(含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

【答案】现代流行的肥胖绝大多数是单纯性肥胖,流行的主要有:

(1)过量饮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高能量精细食品摄入过多,特别是高脂肪和高糖膳食使热能摄入超过机体的需要,即热能不平衡,额外的热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储存,导致肥胖。

(2)缺乏体力活动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强度体力劳动越来越少,能量的消耗也随之减少,能量的不平衡使额外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储存,导致肥胖。 2. 何谓靶心率法? 如何应用靶心率来确定运动强度?

【答案】(1)靶心率的定义

最大心率贮备等于最大心率减安静心率之差。在实际应用时,是用贮备心率和安静时心率同时来确定运动时的心率,称靶心率,这一方法是卡沃南提出的。

(2)靶心率与运动强度

为适宜强度系数,在此强度

下运动能有效地提高有氧适能。

3. 比较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区别。

【答案】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区别有以下两点:

(1)概念不同

①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肺活量为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②时间肺活量即在一次尽力吸气之后,再用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第ls 、2s 、3s 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为第ls 、2s 、3s 的时间肺活量。正常成年人第ls 、2s 、3s 的时间肺活量分别为83%、96%、99%, 其中以第Is 的时间肺活量意义最大,。时间肺活量既反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通气的速度和呼吸道的通畅程度,是一个较好的动态指标。

(2)能否反映肺通气功能

①肺活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但由于其测定时不限制呼气的时间,所以不能充分反映肺通气功能。

②时间肺活量的测定是最大吸气后,尽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第1、2、3秒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时间肺活量既反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通气的速度和呼吸道的通畅程度,是一个较好的动态指标。

4. 简述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答案】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肥胖降低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2)肥胖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3)肥胖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加剧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

(4)肥胖增加某些癌症发生的危险性;

(5)肥胖还容易引起脑卒中、关节软组织损伤、生殖能力下降以及心理障碍等许多疾病。

5. 神经冲动在有髓鞘神经上进行的跳跃式传导有何生理意义?

【答案】(1)跳跃式传导的概念

有髓鞘神经由于轴突外分段包裹有多层高度绝缘的髓鞘,造成膜电阻的不均匀,在郎飞结之间的结间区电阻极高,而结区电阻极低,加之轴突膜仅仅在结区可接触细胞外液,所以局部电流必须从郎飞结穿出膜在髓鞘处形成回路,进行所谓的跳跃式传导。

(2)跳跃式传导的生理意义

①经济性:以不増加纤维直径仅以减少膜电容的方式增加了神经传导速度;

②节省能量:由于兴奋过程仅产生于郎飞结,兴奋传导所需总的

同等直径的无髓鞘纤维相比节省了300倍。

6. 简述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答案】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危险因素,另一类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等来加以控制的危险因素。

(1)人类不能控制的因素包括:

①遗传因素:即家族性高血压病史,在高血压患者中有家族性病史者达95%。

②年龄因素: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③种族因素:非洲和西班牙祖籍的人易患高血压。

(2)我们能够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

①胰岛素抵抗;

②肥胖症;

③高钠饮食;

④口服避孕药;

⑤缺乏运动;

⑥精神紧张与压力。

7. 简述年龄因素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机制。

【答案】(1)年龄因素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内流量也就大为节省,与

①一般规律是10岁以前,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无论男生或女生,肌肉力量一直缓慢而平稳地增长,而且两者区别不大。

②从青春期开始,男女生的最大肌肉力量的差异开始明显增大,男生增长稍快而女生增长缓慢。青春期过后,肌肉力量仍在增长但其增长速率很低。女生达到最大肌肉力量在20岁左右,男生在20—30岁之间。

③40岁以后人体大部分肌肉力量开始衰退,50岁以后,每10年肌肉力量下降

约70岁时人体多数肌肉的力量只有其鼎盛时期的

(2)年龄因素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机制

一般认为,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力量的增长主要与中枢神经控制能力自然发展和肌肉横断面积(CSA )增加等因素有关。而50岁以后肌肉力量随年龄増长而减小的主要原因是肌肉体积或者CSA 较小。此外,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单位募集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下降、肌肉代谢能力下降、II 型肌纤维数量减少和萎缩等有关。

8. 简述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答案】凡是能影响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和循环系统的血液充盈程度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具体影响因素包括:

(1)心脏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越多,则贮存在主动脉和大动脉中的血量也越多,管壁所受的张力也越大,收缩期血压的升高也就越明显。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运动中,每搏输出量增加,故收缩压也升高。

(2)心率

如果心率加快,而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都没有变化时,由于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液也就减少,所以心舒期末,贮存于大动脉中的血液就多,舒张期血压也就升高,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

如果搏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时,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量増多,舒张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时,收缩期血压也升高,但由于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明显,所以脉压变小。在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即减小脉压的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老年时,由于动脉管壁中的弹力纤维变性,主动脉和大动脉口径变大,容量也増大,而可扩张性和弹性变小,作为弹性贮器的作用减弱,因此老年人动脉血压的波动(即脉压)较青年人大。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相适应才能使血管足够地充盈,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在失血时,循环血量减少,此时如果血管容量改变不大,则

大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