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组织其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和开放性教学,要切实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促进学生智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传统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化学教学则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发展。而基于问题的学习则由学习者从特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设定要学习的目标,进行自我引导的学习,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思维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习者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概括和综合,形成新假设和推论。目前,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者提出了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的新思路。本文试图通过对一种起源于医学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进行适当调整和改造,构建一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适合化学教学的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把知识镶嵌在有一定程度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发地探究,并在与他人协作中解决问题,籍此建构起灵活的知识基础,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成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和有效的合作者。 本文作者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吸收了一些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对基于问题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分析了化学教学中实施基于问题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力求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发展:(1)探讨基于问题学习中"问题"的理解,阐述中小学教育中基于问题学习的涵义。(2)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提出在化学教学中创设类似真实问题情境的方法,分析构建的模拟真实问题情境的PBL实施策略。(3)初步探索模拟真实问题情境的PBL评价问题。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 理论研究部分探讨了基于问题学习的主要理论基础、涵义、基本过程、基本要素及其作用、中小学教育中基于问题学习的理解。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化学教材的编写特点,确定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类似真实问题情境的一些具体方法:用化学实验的客观真实性;用发生过的事件或新闻情节;用角色假设;用多媒体模拟真实情景;选取化学史。 实验部分根据构建的模拟真实问题情境的PBL操作框架和实施策略进行了一年多的教学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和经过改造的传统试题测试,获取了前、后测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能力以及实验班、对照班整体学业成绩、能力成绩等一系列数据资料,运用教育测量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采用此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采用模拟真实问题情境的PBL提高了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反思意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普遍有所提高,能力成绩提高明显;基于问题学习对学生的整体成绩、能力成绩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