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追踪采访

【答案】追踪采访,是指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对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的采访,也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追踪采访写出来的报道,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追踪采访是采访深入的一种表现,从采访环节而言,着眼点在追踪,追个水落石出。

2. 公开采访

【答案】公开采访是一种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身份和意图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在找到被采访对象之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开记者身份,说明采访意图,寻求对方的支持与合作,这是记者最常用的采访方法。

3. 《上海报》

【答案】《上海报》是上海地区党组织办的报纸,1929年4月17日创刊。该报工作人员最初除画画(还兼任校对)的1人外,“只有1人专任编辑,所以编辑主任实际还兼任采访发行全部下作,后来人手虽有增加,但因内容的改进,仍旧感觉人手不够”。先后任过该报编辑的有李求实(伟森)、谢觉哉等六七人。

4. 《解放日报》改版

【答案】《解放日报》在1942年4月1日改版,改版后报纸面目一新,这天的报纸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并发表了社论《致读者》。社论严肃地检查了过去宣传报道工作中脱离陕甘宁边区和其他各抗日根据地实际等方面的缺点,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改版后的《解放日报》要求记者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多写群众活动,多发掘新鲜事物,多报告具体事实。该事件对记者转变作风起了决定作用。

5. “反调查”

【答案】“反调查”是指记者在调查某一事件时,有些人为了掩盖他们的错误,维护他们的私利,背着记者而进行的一种调查活动,妄图以此推翻记者调查的结论。碰到这种情况,记者要排除种种障碍,依靠党,依靠群众,认真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找出可靠证据,打破“反调查”。

6. 蹲点

【答案】蹲点是新闻采访的一种特殊样式,是指记者较长时间在某个部门或某一单位进行专题采访。在这种调查采访中,记者需要带着当前实际工作中某个具有普遍性或方向性的问题,选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点”,真正“蹲”下来,认真“钻进去”,花上比较长一点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做调查研究,解剖“麻雀”。

7. 记者

【答案】记者是指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记者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把记者、编辑、评论员、专栏作家等,统称为新闻记者; 狭义的解释,是专指那些经常在编辑部外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任务的人员。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道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由于记者拥有阅听人赋予的权利,所以也被冠以“无冕之王”的雅称。

8. 虚假新闻

【答案】虚假新闻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是严重的伤害; 而对于新闻界自身,是致命的毒瘤。不但损害了媒体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

9. 新闻职业道德

【答案】新闻职业道德,又称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或者说,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通过新闻职业特点的体现。一般以“记者守则”、“新闻道德规约”、“记者信条”等形式规定新闻从业人员应有的品格、思想与作风,以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的各种复杂关系。其内容大致有:社会责任、指导思想、品德修养、立场态度、工作作风、社会公德等,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

10.范长江

【答案】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范长江所著的《中国的西北角》成为反映国内情况影响最大的长篇系列旅途通讯。

11.旅途通讯

【答案】旅途通讯是指以“记地”为主体,通过记者游览、参观、考察等方式,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编缀成篇的一种通讯。旅途通讯渊源于我国古代的山水游记文学,但与古代的山水游记文学相比,其内容更加绚丽多姿,形式更加多样化。旅途通讯不仅包括了旅游通讯,而且包

括了非旅游通讯,是兼具写人写事的通讯,是风貌通讯中的一种。今天的旅途通讯突出地体现了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中外文化交流价值和美学价值等五种价值。

12.“第四等级”

【答案】“第四等级”又称第四阶级,是指新闻界的社会地位,源于18世纪的英国。1772年,英国记者经过多年的奋斗,获得国会旁听权,可以公开报道议员的发言和辩论,记者地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1828年英国国会举行会议时,政治家爱德蒙特·巴克在会上称记者为“第四阶级’夕,认为议会中有三个阶级(贵族、僧侣、资产者),但是在记者席上坐着一个第四阶级,比那三个阶级都重要。此观念为西方新闻界接受,并解释为报业是立法、行政、司法二种机构以外的政府第四部门,即“第四权力”。“第四权力”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思想家杰弗逊最早提出的。

13.政治方向

【答案】政治方向,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离开这两个基本点,我们的新闻宣传就无正确的政治方向可言。要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还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14.机遇观察

【答案】机遇观察是指记者事先没有确定的观察对象、没有预定的观察目标,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观察目的,记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或是采访过程中对偶然引起自己注意的事物或是遇到的新鲜事物进行的一种观察。这种随机性的观察虽然有其目标不确定的缺点,但它往往能抓住有价值的细节或线索,获得的材料有时是十分新鲜而生动的,因此不能忽视这种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观察。

15.秘密性观察

【答案】秘密性观察,又称非闯入性秘密观察。记者不公开身份且不让采访对象觉察在暗中观察各种情况,以便取得第一手材料。记者在采用隐匿性观察和秘密性观察两种方式进行观察时,一定要严格地控制在职责范围之内活动,一般不要干涉对方的人身自由,更不要侵犯对方的人身权,以免造成被动,甚至陷入困境。同时,记者也要格外机警,注意自身的安全。

16.“无冕之王”

【答案】“无冕之王”一词出现于19世纪英国《泰晤士报》三大主笔时期。当时,被称为“大力神”的《泰晤士报》成为英国舆论的领袖。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称他们为“无冕之王”。后来,西方新闻界也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记者很难或者根本不能摆脱这种格局。所以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