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治观点
【答案】政治观点,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所谓正确的政治观点,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要体现在各种具体问题上。在处理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军事等各种关系时,既要反对脱离政治的倾向,又要防止空喊政治口号、用政治代替一切的倾向。
2. 新闻真实性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它的基本要求是,据实报道,如实报道。在新闻写作中,任何虚构都是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而是应当严加拒绝的。
3. 特约记者
【答案】特约记者是指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予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由于特约记者在该新闻单位里没有编制,所以不领取该新闻单位的工资(稿费除外),他们通常还在原单位领工资。
4. 秘密性观察
【答案】秘密性观察,又称非闯入性秘密观察。记者不公开身份且不让采访对象觉察在暗中观察各种情况,以便取得第一手材料。记者在采用隐匿性观察和秘密性观察两种方式进行观察时,一定要严格地控制在职责范围之内活动,一般不要干涉对方的人身自由,更不要侵犯对方的人身权,以免造成被动,甚至陷入困境。同时,记者也要格外机警,注意自身的安全。
5. 内参
【答案】内参,就是内部参考。在我国,新闻内参特指新闻媒体向各级党政机关专门呈送的一种新闻报道,是新闻的一种特殊形式。与普通的新闻不同的,新闻内参是一种小进行公开发布的报道。目前,我们所说的“内参”通常即指新闻内参。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而新闻内参的作用更接近于党和人民的“耳目”。在有关领导批示允许公开前,内参的内容必须进
行严格保密。
新闻内参的采集者为国内各新闻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其中以各党报、党刊和通讯社的采编人员为主。他们在采集到某些新闻信息后,经斟酌认为,事实本身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或巫待进行解决,需要领导同志引起重视,但不适宜进行公开报道的,则以内参的形式呈送给各级党政机关,供有关领导参考。新闻内参呈送的对象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关。通常,媒体会根据自身的级别来选择内参呈送的对象。
6. 新动向
【答案】新动向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方向或新趋向。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有的矛盾解决了,有的矛盾一时没有解决,甚至发展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动向。新闻媒体有责任把那些事关大局的新动向揭示出来,提醒人们注意,「的在于促进矛盾的解决。抓新动向,有赖于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善于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一般人尚未察觉或没有完全察觉到的时候,就紧紧抓住它。
7. 反映情况
【答案】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广义而言,公开的新闻报道也是反映情况的一种形式。记者因职务的关系,跑的地方多,接触的面广,同上上下下各种人打交道,无疑能比较迅速地掌握较多的新情况。正因为这样,党中央不仅要求记者搞好公开报道,而且历来重视记者反映情况。
8. 记者调查研究的时效性
【答案】记者调查研究的时效性是指记者调查研究要求快,讲究效率,这是由新闻的时效性决定的。重大事件发生后,记者要迅速赶到现场,迅速采写,迅速报道。在当今世界上,对调查研究速度的要求,记者这一行是最快的行业之一。对记者,有些报道不是以天计,而是以时计,以分秒计。新闻传递工具的进步,大大加快了新闻传递的速度。电视这一电子新闻媒介的发明,可以快到这样一种程度,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记者在现场直播,同步向观众报道新闻。
9. 范长江
【答案】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范长江所著的《中国的西北角》成为反映国内情况影响最大的长篇系列旅途通讯。
10.正确的政治观点
【答案】正确的政治观点,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要体现在各种具体问题上。在处理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军事等等各种关系时,既要反对脱离政治的倾向,又要防止空喊政治口号、用政治代替一切的倾向。
11.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
【答案】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是采访方法的一种,是指记者在到达采访日的地之后,先和领导机关接触,了解领导意图,了解全面情况,从中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逐级深入下去的活动方法。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使记者较快地掌握情况,选准采访对象,有目的地深入,避免盲目性。
12.人物追踪采访
【答案】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一般来说,读者对名人的事感兴趣,但是否成为追踪采访的题材,关键是看事情本身是否具有追踪的价值。关于普通人,关键也要看事情本身是否具有追踪的价值,普通人的事也有不平凡处。人物追踪采访有两种类型:①单一的人物追踪采访,这种采访,线索单一,采访起来较易; ②众多的人物追踪采访,这种采访,线索繁多,采访起来较难,要靠集体力量,一两个记者在短期内难于完成任务。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除了常见的新闻通讯外,还创造有组合式报道形式。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也是一个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事物。
13.专业记者
【答案】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一般是以两种形式出现的,一种是专门的记者,一种是编采合一的记者。新闻单位之所以设这样那样的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人负责,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14.记者站
【答案】记者站是指新闻单位的派出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记者站仅限于依法从事与报社业务范围相一致的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活动,必须由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开展工作。记者站一律不得从事与新闻采访无关的其他活动,不得从事报刊发行、广告、拉赞助及其他形式的经营活动。新闻单位建立地力记者站,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新闻单位同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及时反映当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报道当地的重要新闻,开展当地的通讯工作。
15.访问
【答案】访问又称“口头采访”、“谈话采访”、“访谈”,是采集新闻材料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记者有目的地同采访对象交谈,在有限的时间内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从活动对象上看,访问可以分为两种:①个别访问,即采访对象只有一个人,这种形式最为频繁; ②开座谈会、调查会,即集体采访,采访对象在两个人以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