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国家竟争优势理论?
【答案】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是由四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祝,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行为)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行为和偶然事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1)要素条件
①一国的要素享赋在决定一国的竞争优势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比通常所认为得更复杂。
②要素是动态的,可以被升级、被创造以及被特定化。
③不断创造出新的更高级并且往往是更为专业化的要素,才能长期保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需求条件
国内需求具有需求构成、需求的增长规模和形式、国内需求的国际化三方面的性质。
①国内需求构成在三个方面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的影响有:
a. 市场需求结构的细分有助于企业形成有效的竞争策略,发挥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
b. 成熟和挑剔的买者会对企业产生压力,迫使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c. 预示性的买方需求可以为企业提供未来买者广泛需求的信号。
②需求增长的规模和形式影响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主要有:国内需求的规模,独立买者的数量,国内需求的增长率,早熟的国内需求,国内市场的先行饱和。
③国内需求的国际化就是将一国的国内需求转向国际,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国外市场的一种机制。
(3)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和辅助产业会对一国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增强后者的国际竞争力。为了使某‘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供给产业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那些对创新和该产业的发展没有重要影响的投入品可以从国外进口。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行为
企业的各国之间、各产业中的企业目标、战略、组织方式对各国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国内竞争的形式也对创新过程产生根本性的作用。
(5)偶然事件
一些偶然事件和机会有时也会对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同样的机遇,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产生非常不同的结果。
(6)政府行为
政府在保持产业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是从属性的。政府政策仅在那些决定国家优势的根本因素业己存在的产业中才能保持有效。
2. 农村十地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主体的含义是什么? 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
①土地承包方土地承包方有两类: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外的经营主体。
②土地发包方
a.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发包方
按照谁所有谁发包的原则,应当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即使由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为发包的,并不改变所有权关系。
b.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的发包方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2)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①发包方享受的权利
发包方享受的权利包括:发包农村土地的权利; 监督承包方的权利; 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行为的权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②发包方承担的义务
发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③承包方享受的权利
承包方享受的权利有:对承包地的使用权; 对承包地收益的获取权; 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产品处置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补偿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④承包方承担的义务
承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3. 你认为农业家庭经营演变的国际经验是什么?
【答案】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
(1)大量的旧式小农被消灭,剩下一些也不起主导作用;
(2)农民并没有被农业工人所取代,农业中占大多数的依然是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的家庭农场,而这些家庭农场无论是在生产技术水平,还是在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
的发展。
主要发达国家的集体农场较少,家庭农场数量由多到少,规模由小到大,是主要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国家在取消集体农场,采用家庭经营的组织方式后生产率提高。
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清楚地显示,家庭农场的效率高于而且优越于按其他劳动组合模式建立的农业生产组织。日前,集体农场在世界耕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所有工业化国家几乎不存在,那些在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存在的集体农场的建立常常是非自愿的,而且其生存也往往取决于政府的各种补贴。研究表明集体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
4. 了解人们对合作社的不同理解和定义。掌握国际合作社联盟对合作社的定义和中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
【答案】(1)德国经济学家李弗曼认为合作社是以共同经营业务的方法,并以促进或改善社员家计或生产经济为目的的经济制度。
(2)德国经济学家戈龙费尔德认为合作社是中小经营者基于自己意志的结合; 由于共同对私有经济利益的追求,以实现社会政策目标。
(3)马克思、列宁认为,合作社就是生产者联合劳动的制度,要以这种制度代替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4)美国合作经济学家巴克尔认为合作社是社员自有自享的团体,全体社员有平等的分配权,并以社员对合作社的利用额为依据分配其盈余,合作社是与私人企业、公司制企业不相同的一种事业。
(5)国际合作社联盟对合作社的定义是,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来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
(6)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5. 了解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与特征。
【答案】(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
①中国是世界上近20年来农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②中国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③由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
④在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中,粮食、棉花、油料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趋于下降,进口却小断上升; 而动物、园艺、加工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份额则均呈上升趋势;
⑤国内资源逐渐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农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下降。
(2)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结构特征
①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特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