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心理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活风格

【答案】阿德勒认为,人的崇高的目标——追求优越,是普遍存在的。但由于人的弱点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所采取的克服自卑感的方式和手段也就不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发展了一套自己所特有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他所谓的生活风格。

二、简答题

2.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有哪些贡献和局限?

【答案】(1)贡献

①机能主义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机能主义是实用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把心理学与人类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摆脱了构造主义的“纯科学”束缚,把心理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扩展了心理学的所涉范围,向社会展现出心理学存在的价值。

②机能心理学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及其客观化研究准备了条件

机能心理学将心理置于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不仅考察心理的“意动”或“机能”过程“是什么”,更关注这些过程“为什么”以及接下来“如何”或“怎样”。这样机能心理学就为后来行为主义以及心理学研究从主观主义走向客观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

①意识观的内在矛盾性

美国的机能心理学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哲学的意识观,将人的精神生活视为独立于身体之外的自足的心灵实体的活动表现,而另一方面,又受进化论的影响,认为意识或心理是有机体的脑与神经系统机能的表现形式,从而使机能心理学陷入意识观的自我矛盾中难以自拔。

②在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力面显得较为薄弱

机能主义在强调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时,机能心理学忽视了自身的理论建设,其理论观点往往较为肤浅、零散,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理论建构。

③具有生物学化倾向

在进化论的影响下,机能心理学不仅把人的生理构造看作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人的意识也被看作为适应环境的产物,意识的社会内容被忽视了。在这种思想观点的指导下,机能心理学家抹杀了人的心理的认识功能和社会制约性。另外,由于机能主义滥用进化论的观点,因而出现了以动物的行为解释人的行为的还原论倾向。

3.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按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特征把欲力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通过口腔活动如吮吸、吞咽、咀嚼等,不仅满足了婴儿饥饿时的需要,而且这些活动本身也提高快感。在口腔期,婴儿通过与食物和食物提供者的协调活动,逐步产生了亲密感,开始把自己与现实环境区别开来。这种现实感的获得,标志着婴儿自我的诞生。自我的形成是口腔期最重要的成就。

(2)肛门期(1~3岁)

这一阶段幼儿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肛门的排泄活动成为力比多发泄的主要途径,肛门期的经验对人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儿童主动控制自己,应付环境能力的增强,言语和思维的发展,他们的自我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3)前生殖器期(3~6岁)

此时,儿童的动欲区转移到了生殖器,并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获得力比多的满足。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儿童不仅对自己的性器官发生兴趣,有手淫行为,而且开始有了性别之分,在心中产生了有关父母的情绪冲突,即男孩心中的恋母(俄狄浦斯)情结和女孩心中的恋父(伊利克特拉)情结。

(4)潜伏期(6~11岁)

这一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如探索自然环境、知识学习、文艺体育活动以及和同伴交往等所取代。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5)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

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同时到了青春期,个体容易产生性的冲动并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如果儿童得到了太多或太少的满足,性心理发展就不能顺利进行,从而停滞在某一阶段,即发生固着,可能导致各种心理疾患,成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根源。

4. 罗洛·梅怎样看待人的存在状态?

【答案】罗洛·梅认为,人格处于不断地演变和形成中,并在不断整合环境、协调人际关系、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取得平衡。

(1)人类的存在的三种范畴:

①人与物的世界:指人的内外环境的自然方面,是人所生存的周围世界和生物世界;

②人与人的世界:指人际关系领域,即人与人的关系世界;

③人与己的世界:指人与自我的关系世界,它由个体的自我意识组成。

(2)人的存在的三种状态:

①人与环境的关系状态。

“环境”,罗洛·梅称之为“自然的世界”,它是一个有规律的和不断循环的世界,是世界万物的自然总汇。罗洛。梅认为,自然的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这一世界中,人必然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所以人必须处理好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学会适应环境。

②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状态

即人与人的关系世界,是人所特有的人际世界。它是社会活动的结果,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罗洛·梅强调,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于,在相互作用的时候,彼此都受到影响,彼此都开始发展,都更加趋于成熟,人与人的关系是双向的。

③人与自我的关系状态

是人类所特有的自我意识世界,是主观和意义的世界。它以自我归属和自我意识为前提。在自我意识的世界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世界,并与之发生关系;可以顿悟、理解世界上的事物对我们个人所产生的意义。

以上三种状态或人所存在的三个世界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同时存在的。它说明人同时存在于物一人一己三个世界之中。忽略或放弃其中的一种,就难以真实而全面地揭示人的存在状态或人的生存模式。

5. 简述莱布尼茨的统觉说。

【答案】莱布尼兹是德国近代哲学的先驱和理性心理学思想的始祖他提出微觉和统觉的常说。在他看来,心灵是个发展过程。由于产生心灵的单子具有知觉这一精神属性,因而根据知觉明晰程度和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单子或心灵的发展分为不同的连续等级或系列:

(1)最低级的单子,如无生物,只有一种微觉,几乎同无知觉的意识一样,处于模糊和昏睡的状态。

(2)较高一级的单子,如动物,处于“感性灵魂”的阶段,具有比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

(3)更高一级的单子,如人,除了知觉、记忆以外,还有统觉。统觉就是感知自身内在状态的意识或反思,也就是自我意识。

莱布尼兹在欧洲心理学史上有着相当的贡献。他的心理学思想是近代德国唯理论心理学思想的开端,是18,19世纪心身平等论的来源。虽然带有内省学派的痕迹,属于客观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范畴,但也具有某些辩证法的因素,如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他第一次提出统觉的概念,对康德、赫尔巴特和冯特等德国心理学有直接的影响,对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等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也有间接的影响。

6. 如何对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答案】(1)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①开辟了现代心理学研究人类心智的新方向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冲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禁锢,使心理学从只研究外部行为转向研究内部心理机制,开辟了现代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机制的新方向。

②关注高级认知过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