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626土地综合之土地资源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保护和对土地资源的质量保护。

(1)对己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耕种、保护培养,并要节约用地,要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 对己开垦的土地,如山地、海涂等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安排和统筹规划,使海涂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对已经破坏或退化的土地,确定待复垦土地被破坏的类型及其程度; 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生产潜力; 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 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等具体情况并编制土地复垦整理方案。完成土地资源的可利用状态的恢复。

目前我国最重要的保护内容是对耕地的保护,尤其是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不仅包括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还包括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减退。

2. 土地经济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答案】(1)土地经济评价具有三个明显的经济学特性

①土地经济评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生产消耗及价格均容易随时间而变化价格的短期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可以利用平均价格而避免,但长期的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很难预测,因此,经济评价的结果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用,当市场形势和价格发生变化,其结果就必须进行更正,甚至需要从新评价。

②有的土地经济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为前提。如对于长期的投资或收益,要假设资金的利息或贴现率; 对于长期性的工程项目,要对工程的寿命进行假设。

③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的产量或产值、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集约化水平等。

(2)现金流量贴现,是在假设利息和工程寿命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采用一定的公式换算为现在的价值(现值)的一种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评价中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3. 简要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和分类体系。

【答案】(1)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

②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③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

④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

(2)中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国土资源部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订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2002年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新的土地利用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设3个,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二级类设巧个; 三级地类设71个。

4. 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主要有:

(1)土地资源的数量

主要考虑耕地、草地和可利用的水域等土地的面积。

(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主要由土地资源的各种属性决定,如光照、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 土壤质地、养分含量、pH 值等土壤因素; 土地区位等社会经济因素。

(3)投入水平

投入水平主要包括物质和科技两方面投入的多少和高低。物质投入包括化肥、农药、机械等; 科技投入包括改良的种子、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等。

(4)生活水平

衡量生活水平的指标包含很多方面,但在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中,一般用人们所需要的食品数量来表示,有的以每年人均需要多少粮食计算,有的以每人每天需要多少卡的热量和多少克的蛋白质来计算。

(5)时间尺度投入

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中,需要选好时间尺度。要确定研究所针对的时期,还要预测相应时期人口、投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等的变化情况。

5. 什么是土地复垦? 决定土地复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土地复垦一般有哪三类标准?

【答案】(1)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决定土地复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①待复垦土地被破坏的类型及其程度;

②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生产潜力;

③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

④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

(3)根据上述四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有3类不同的复垦标准:

①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

②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

③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

6. 何谓湿地资源? 如何利用与保护?

【答案】(1)湿地资源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2)湿地资源的保护:

①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②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③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④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

⑤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

二、论述题

7. 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哪些因素?

【答案】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强烈的影响,它们对土地资源演化速度的作用甚至大大超过自然演化过程。

影响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属性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方面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 经济因素方面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 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

8. 应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如何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方案分析?

【答案】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评选区域开发方案的基本思想是以社会的、全局的、长期的观点全面分析区域开发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的效益和费用,统一用货币作为计算单位来表示损害和效果,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根据这一思想,费用效益分析工作归纳为3个步骤:

(1)预测开发方案各个组分将会取得的各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预测得到的效益转化为货币价值数量模式。

(2)预测开发方案各个组分将需要支付的所有费用,并将预测的费用转化为货币价值数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