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f39园林史复试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洛阳名园记》

【答案】《洛阳名园记》是北宋文学家李格非(宋代爱国女诗人李清照之父)于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撰成,记述其所亲历的比较名重于当时的园林19处,大多数是利用唐代废园的基址,其中18处为私家园林。《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翔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

2. 榭

【答案】榭又称为水阁,建于池畔,形式随环境而不同。它的平台挑出水面,实际上是观览园林水景的建筑。建筑的临水面开敞,也设有栏杆。建筑的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多做成石梁柱结构,较大的水榭还有茶座和水上舞台等。

3. 斋

【答案】斋是园林中幽深僻静处的学舍书屋,一般不做主体建筑。多指专心静修或读书的场所,形式较模糊,多以个体出现,一般设在密林中,不甚显露。

二、简答题

4. 分析余荫山房园林的布局和风格特点。

【答案】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邹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

(1)布局

①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十方圆三白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汉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②由祠堂、宅院、花园三部分构成,南北方向展开,花园位在其中。

(2)风格特点

①西半部以正方形水池为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有两座建筑对称分布; 东半部以正八角形水池为中心,水池中心有正八角形水榭,亦有南北中轴线,东、西水池有一条横轴线穿过,水体风格受西方园林影响较大;

②园林花团锦簇,四季如春;

③园林雕饰丰富精美;

④建筑体量偏大,与环境不甚协调;

⑤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汉族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5. 著名园林史家周维权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请列举之。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与世界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具有鲜明的个性,各个类型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风景式园林一般以山水地貌作为构景要素,配以树木植被作装点而成。但中国古典园林不是简单地利用和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概括提升和浓缩,使其变为既有“静观”又有“动观”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作品。中国古典园林在人工理水方面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即使水面再小亦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稍大些的水面,可堆筑岛、堤,架设桥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之全貌,使园林造景上体现“一勺则江湖万里”之立意。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建筑和自然景观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建筑多寡,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和山、水、植被有机组合在一起。突出彼此和谐、互补的积极一面,避免彼此相互对立、排斥的消极一面,使建筑美与自然美更好地融揉在一起。

(3)诗画的情趣中国的古典园林创作,往往不仅将前人的诗文、画作中的一些境界、场景情趣熔铸在园林设计创作之中,而且还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笔让整个规划设计充盈着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使得该园林作品从总体到局部都有着浓郁的诗话情趣。

(4)意境的含蕴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创作,将意境作为欣赏产品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不仅让游人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春天的姓紫嫣红、桃红柳绿; 夏目的绿树成阴、碧天莲叶; 秋天的枫林如火、秋菊盎然; 冬目的寒梅傲雪、银装素裹园林意景的信息。而且还让游人借助于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的感受欣赏整个和局部景观。同时让游人通过听觉、嗅觉感受到诸如雨打芭蕉、流水叮咚、柳浪松涛、夏口荷香、丹桂飘香、莺歌燕舞等鸟语花香的境界,从而引发游人的意境遐思。

6. 谈淡早期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基本类型及其对我国风景名胜开发的意义。

【答案】(1)选址条件早期寺观园林选址一般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①是靠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

②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和采集食物;

③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但凡具备这一个条件的地段也就是风景美好的地段。

(2)基本类型早期寺观园林的基本类型有,城市寺观园林和郊野寺观园林。

(3)意义魏晋早期寺观园林尤其是郊野寺观园林成为我国名胜风景开发的先河,成为宗教信徒向往的圣地,文人官僚游憩的乐园,来往商旅的宾馆。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再不是神秘莫测的地方,它们已逐渐向人们敞开其无限幽美的丰姿,形成早期旅游的风景名胜区。

三、论述题

7. 先秦神仙方术关于蓬莱昆仑的传说对中国园林分别产生丁哪些重要影响。

【答案】先秦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也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园林里面由于神仙思想的主导而摹拟的神仙境界实际上就是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的再现,这种情况盛行于秦汉时的皇家园林,对于中国园林向着山水风景式方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阿旁宫阿房宫是秦都咸阳宫殿建筑的后起者和最大者,它代信宫而起,是皇帝举行大朝的朝宫。阿房宫是由阿城、前殿和门闻等三部分组成。

(2)兰池宫秦始皇时引水为池,就近建筑兰池宫。兰池宫所在地,水流曲折,水域宽广,草木相依,宫阁掩映,湖面可荡舟,义配蓬莱山、鲸鱼石等景观,与秦都咸阳近在咫尺,是为秦代皇家的水景园。

(3)上林苑上林苑本为秦代营建的一处苑囿,汉武帝时扩而广之为上林苑。上林苑位于关中腹地,方圆广大,离宫别馆丰富,植物畅茂复杂,湖泊众多。苑中养百兽,供天子秋冬射猎。上林苑南傍南山,北临渭水,岗峦起伏,泉源丰富,林木菊郁,鸟兽翔集,自然生态环境异常优美,是中国园林史上融都城、宫苑、园林于一体的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8.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征。

【答案】清代苑囿造景通常集仿各地名胜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景点。其特点如下:

(1)园林规模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它是包含有起居、宴集、骑射、观剧、祭祖、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帝苑的布置一般都有两大部分:一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 二是供游乐的园林;

(2)风格布局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规整严谨外,其它多较为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

(3)景观布置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 花木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似私家以单株欣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