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31新闻史论与实务之新闻理论新编内部冲刺班模拟题4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创新扩散理论

【答案】创新扩散理论是指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对新技术、新观念推广所发挥的作用的理论。1973年, 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和休梅克在《创新的传播》一书中对“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说法:①知晓一一个体意识到创新的存在, 并对创新的功能有所了解。②劝服一一个体对创新形成一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③决策一一个体从事于导致对采纳或拒绝创新作出选择的行动。④证实一一个体谋求加强他已作出的创新决策。西方学者一般认为, 大众传播在“知晓”、“劝服”两个阶段可以发挥相当的影响力; 而对“决策’, 、“证实”的影响力很小。所以, 为了推广新技术、新观念, 必须把大众传媒和亲身劝服结合起来。

2. 舆论及其基本要素

【答案】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 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①舆论的主体一一公众。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 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 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②舆论的客体一一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它或是社会现象, 或是社会间题, 或是社会伦理, 也可以是突发性的社会事件。③舆论的本体一一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实际就是针对特定事物所形成的判断, 以语言或行为形式表现出来, 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评价性。④舆论的载体(渠道)一一公开的传播活动。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形成的一致意见要成为具备社会影响力的舆论, 其间必须经过公开表达的形式向社会传播。

3. 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

【答案】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是指新闻媒介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 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而且其本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进而形成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的新认识, 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 企业管理”是上

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4.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答案】《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是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社论, 文章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新闻思想教育做了基本总结, 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发展史上的著名文献。文章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新闻观、反对唯心主义新闻观的问题, 对什么是新闻的本源、什么是新闻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唯物主义的回答。文章指出, 新闻的本源是物质性的东西, 是事实;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该文从哲学观点上根本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对新闻如何才能真实的回答是, 只有把尊重事实和革命立场结合起来, 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

5. 舆论导向

【答案】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 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 引导人们的意向, 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 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力一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具体而言, 舆论导向包括三力一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6. 社交媒体

【答案】社交媒体(SocialMedia ), 又称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 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 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的发展, 如果网络不赋予网民更多的主动权, 社交媒体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 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技术支撑那么多的互动模式, 那么多互动的产品, 网民的需求只能被压制无法释放。如果开发者没有意识到网民对于互动的、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 也不会催生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技术。社交媒体正是基于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才得以发展。

二、简答题

7. 简述新闻的分类。

【答案】新闻有各种分类的方法,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在中国, 可以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有些称工交新闻、财经新闻)、文教卫生新闻(包括文艺)、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综合性日报往往以此把报社分为政法部、经济部、教卫部、体育部等。报纸内版面有些也以此划分。不同内容的新闻对采访、写作, 对记者的知识结构有特殊的要求。

(2)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

一般的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 把新闻分为三大块:国际新闻, 全国新闻, 地方新闻。报纸往往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