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652药学基础综合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养微生物

【答案】自养微生物是指能利用无机碳源的微生物。

2. 循环光合憐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答案】循环光合憐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是一种存在于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 )中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因可在光能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磷酸化产能反应而得名。

3. 异核体。

【答案】异核体是指在同一真菌细胞中并存有不同遗传性状的核菌丝体。

4. 总需氧量(TOD )。

【答案】总需氧量(TOD )是指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高温下燃烧变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

5. 高频转导裂解物。

【答案】高频转导裂解物是指由于双重溶源菌所产生的裂解物,其含有等量的和

具有高频率的转导功能。

6. 胎盘球蛋白。

【答案】胎盘球蛋白是一种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品。从健康产妇的胎盘中提取。由于成人大多发生过麻疹、甲型肝炎的显性(指发病)或隐性(指不发病)感染,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因而胎盘球蛋白可用于某些病毒病的预防。

7. 准性生殖

【答案】准性生殖是指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一种生殖方式,它可使同种生物两个不同菌株的体细胞发生融合,且不以减数分裂的方式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8. 饰变。

【答案】饰变是指外表的修饰性改变,意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

粒子,

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9. 碱基置换。

【答案】碱基置换是指染色体的微小损伤,只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

10.硫化作用。

【答案】硫化作用是指硫化氢、元素硫和硫化亚铁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生成硫酸的过程。

11.胚种学说。

【答案】胚种学说是属于生机论的一种生命观,也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粒子学说。但在古老而有代表性的胚种说理论中,所谓粒子并不认为是物质性的而是遥不可及的观念的东西。认为构成生命本原的胚种,广泛地分布于整个世界。

12.毒力。

【答案】毒力,又称致病力,是用于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

二、简答题

13.为什么说在污水治理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是借助于微生物的处理法?

【答案】在污水治理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是借助于微生物的处理法,原因在于:用微生物净化污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污水处理装置这一小型生态系统内,利用各种生理生化性能的微生物类群间的相互配合而进行的一种物质循环过程。当高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后,其中的自然微生物区系在好氧条件下,根据其中营养物质或有毒物质的情况,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个选择性的培养条件,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微生物区系的有规律的更迭,从而使水中的有机物或毒物不断被降解、氧化、分解、转化或吸附沉降,进而达到去除污染物和沉降、分层的效果。自然去除废气后的低清水,可流入河道。经好氧性微生物处理后的废渔一一活性污泥或

更高的有机物,它们可通过厌氧处理而生产出有用的沼生物膜的残余物,则是比原来污水的

气和有机肥料。

14.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

【答案】紫色非硫细菌:

(1)在没有有机物时可同化进行自养生活;

(2)有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

(3)在光照及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能营养生活;

(4)在黑暗及有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进行化能营养生活。

15.与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有何优点?

【答案】由于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一直保持在对数期,生物量浓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恒定,因此与单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具有以下优点:

(1)能缩短发酵周期;

(2)提高设备利用率;

(3)便于自动控制;

(4)降低动力消耗及体力劳动强度;

(5)产品质量较稳定。

16.氨基酸自养微生物在实践上有何重要性?试举两例说明之。

【答案】(1)氨基酸自养微生物在实践上的重要性:氨基酸自养微生物是指不需要利用氨基酸做氮源,能把尿素、铵盐、硝酸盐、甚至氮气等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利用氨基酸自养型的微生物,让它们将人或动物原先无法利用的廉价的尿素、铵盐、硝酸盐或大气中的氮转化成菌体蛋白或含氮的代谢产物,以丰富人类的食物资源。

(2)举例说明:如根瘤固氮菌,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所需的氨基酸,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现成的氨基酸和蛋白质,SCP 及食用菌等。

17.为什么微生物学直到十九世纪才得到发展? 作为学科奠基人巴斯德和科赫的做出哪些贡献?

【答案】(1)因为微生物有个体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和形态与其作用后果之间很难被认识等特点,人类对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并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长期缺乏认识。从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年近200年的时间里,微生物的研宄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宄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宄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2)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①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a.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b. 免疫学预防接种;

c.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的;

d. 其他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②柯赫的主要贡献:

a. 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c. 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地基本原则一一柯赫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