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1社会保障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军人保险(military insurance)

【答案】军人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设立专项基金,在军人遇到死亡、伤残、疾病、年老等风险,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因军人职业连带风险影响军人家庭生活时,给予军人及其家属一定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障方式。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保险具有分担风险、经济补偿、权益保障、促进稳定和公平分配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军人保险,把军人保险作为军人社会保障的重要项目给予高度重视。

2. 补充健康保险

【答案】补充健康保险是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除了参加法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外,通过保险的方式对被保险人因遭受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或收入损失提供额外经济补偿的保险保障,一般有商业健康保险、企业自我保险、健康维持组织、优先服务提供组织、定点服务计划等多项计划形式。

3. 农村扶贫

【答案】农村扶贫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①广义的农村扶贫是指一切以使农村中的贫困户摆脱贫困为目的的社会救助项目,开发式扶贫两种。

②狭义的农村扶贫仅指开发式扶贫,即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劳动而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基本上包括救济式扶贫和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质。

4. 英国新《济贫法》

【答案】英国新《济贫法》是指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著名的《济贫法修正案》,它确立了“劣等处置”与“济贫院”规则,实现了减少济贫税的目标,从而赢得了社会上层与中产阶级的欢迎,却因缺乏人道而遭到了下层民众的诅咒。尽管依据《济贫法》确定的济贫制度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能相提并论,尽管这种立法极不平等并事实上亦未使济贫活动成为一项固定的、经常性的制度,但它毕竟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早期的社会保障活动固定了下来,从而埋下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种子,这显然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5.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促进人类幸福、疗救社会病态的规范的社会行为。狭义的社会福利制度仅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各种福利服务,它在社会生活中是

补缺性的,涉及的是传统社会工作的内容,宗教和慈善机构、邻里和社区等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则包括医疗服务、教育、住房福利以及社会工作服务和对个人的社会服务等。

6. 社会救济制度

【答案】社会救济制度是指这样的制度: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7. 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

【答案】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是指为了解决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补贴待遇及关系衔接问题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在于解除军人后顾之忧,激励军人安心服役。国家建立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补贴制度和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并给予个人账户补贴。这一制度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军人随军配偶,凡军人配偶随军期间未就业者,可享受相应的基本生活补贴和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补贴待遇。

8. 员工住房福利

【答案】住房福利可以分为法定住房福利和补充性住房福利,其中,补充性住房福利即为员工住房福利,它作为员工福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自愿建立、自主管理和实施的、额外的住房福利计划。员工住房福利计划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补充住房公积金、现金津贴、房屋贷款、个人储蓄计划等。

9. 相对贫困

【答案】相对贫困是建立在将贫困者的生活水平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低生活水平对比上的,是指比社会成员平均生活水平低的生活状态。现代社会实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应该不仅包括绝对贫困的个人、家庭和群体,还包括生活水平没有达到根据社会一般生活水平或平均生活水平确定的最低生活标准的家庭和个人,即相对贫困的家庭和个人。所以,最低生活保障本身的再分配效应会日益增强,除了解救贫困之外,也将成为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10.储蓄医疗保障

【答案】储蓄医疗保障也称为强制储蓄医疗保险制度,是通过立法强制劳资双方或劳动者建立医疗保健储蓄账户(即个人账户)并用以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这种模式下的医疗保障,所筹集的医疗基金既不是强制性纳税,也不是强制性缴纳保险费,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纵向”筹资,是基于自我负责精神建立的一种制度。

二、简答题

11.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1)消灭贫困需要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贫困的消失,社会保障在解除贫困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救助直接面向贫困人口,为解除贫困人口及遭遇灾祸的人们提供着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会直接起到缓解贫困的作用。

②社会保险主要面向劳动者,事实上直接起着预防贫困和减少贫困的作用。

③社会福利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实现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再分配政策,缓解了现实社会中的相对贫困。它还通过平抑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曲线,避免了生活大起大落的现象。

⑤社会保障制度还通过公共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服务措施,增进了全社会的福利,客观上缓解了贫困为人们带来的痛苦。

(2)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往往是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基础,没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也难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以上消除贫困的举措,可以减少起点的不公平,保证机会的公平,从而促进社会公平。

12.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是指贯穿社会保障法律规范始终,并对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具体有:

(1)权利保障原则权利保障,即将获得保障视为公民的权利和国家的义务。《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及国际劳工组织的公约和建议书,规定了成员国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2004年中国修改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作为宪法中一项纲领性权利,生存权保障成为社会保障立法的最基本原则。现代人权最基础的权利就是生存权,而宪政国家对于生存权的立法保障就是通过社会保障法体系来实现的。因此,权利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

(2)社会共司责仟原则

通过强制立法建立社会共同责任机制,使社会风险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

国家要承担诸如提供基本保障、监督管理补充保障计划以及鼓励个人自我保障等方面的责任。 要注意发挥企业、各类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及个人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并以社会保障立法的形式逐步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促进社会保障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多样化、保障形式的多层次化,为建立多支柱社会保障法体系奠定基础。

(3)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受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制定有关社会保障的项目及标准立法时,必须从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国家、社会及社会成员可能承担的财力和物力。现阶段,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目标。

(4)社会公平原则

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的一种转移,这种转移的理论基础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