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625社会保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安置保障

【答案】安置保障是以安置退出现役的军人就业或养老等为内容的一项制度安排,它主要面向军队专业干部、退伍义务兵和应由地方安置的离、退休军人,以及退役的伤残、病军人。安置保障的内容有:对军队转业干部与城镇退伍义务兵的就业安置; 军队离、退休军人的养老安置; 残疾军人的安置; 农业户口的退伍军人的回乡安置。

2. 职业福利

【答案】职工福利又称员工福利,是指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其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允性报酬与服务。广义的员工福利是由企业雇主专门面向其内部雇员所提供的,用以改善雇员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一种辅助性措施和公益性事业。从整体报酬的角度而言,员工福利是企业向员工支付的、不以员工向企业供给的工作时间为单位来计算的,有别于工资、奖金的间接性薪酬支付,是全部报酬的一部分。

3. 贫困严重度与贫困密集度

【答案】贫困严重度与贫困密集度的解释与比较如下:

贫困严重度与贫困密集度都是贫困程度的衡量指标。

贫困密集度等于贫困深度乘以贫困发生率,即用贫困人口的人数乘以他们的收入低于贫困线部分的比例,再将乘积除以总人口。贫困的密集度又称为贫困差距指数。

贫困严重度是指不仅贫困的发生率和贫困深度增加,而且穷人之间个人消费的分配也变得更不均等。例如,如果一元钱从一个穷人手里传给另一个更穷的穷人,那么,贫困的严重度就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尽管此时贫困密集度没有发生变化。贫困严重度用通常的数学算式来表示,贫困严重度等于先把单个贫困人口的收入低于贫困线部分的比例取平方,再把所有贫困人口加总起来,除以总人口。此外,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预期寿命、净小学入学率等社会指标,也被用于对贫困程度的衡量。

4. 失业

【答案】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无法发挥,不仅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最大可能地缓解失业状况、降低失业率便成为各国极力实现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

狭义的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

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失业还意味着失去了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获得社会归属感的最主要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失业威胁着一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按照新标准,失业人员是指年龄在男16岁至60岁、女16岁至55岁,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其中,劳动者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是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5. 宪法

【答案】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社会保障法、法规和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依据。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性、原则性、概括性、适应性、无具体惩罚性、相对稳定性、广泛性、历史性、灵活性、纲领性等特点。

二、简答题

6. 谈谈你对社会保障缓解贫困的认识?

【答案】对社会保障缓解贫困的认识是:

(1)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与贫困的关系:

人们旱期对贫困问题主要通过慈善与恩赐的方式进行不定期的干预; 直到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颁布使早期通过社会保障进行的反贫活动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19世纪80年代,德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则标志着反贫困行动进入了现代阶段; 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则把社会保障的目标界定为消除贫困,这在反贫困方面又迈出了更大的一步,引导了战后“福利国家”的建设。由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制度和贫困有着密切关系。

(2)社会救助与缓解贫困

社会救助对贫困主要起缓解作用,这从社会救助的内涵可以很好地加以理解。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面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生活保障政策,它采取非供款和无偿救助的方式,具体实践形态是提供“免费午餐”。由此可见,社会救助是最后的“安全网”,有了这张“安全网”,社会成员在收入中断或陷入贫困时不至于绝望,能够从国家和社会那里获得最起码的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所以通过社会救助缓解贫困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做法。

(3)社会保险与预防贫困

社会保险对贫困主要起预防作用,这也可以从社会保险的内涵来加以理解。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年老、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生活保障政策。通过采取受益者和单位共同供款、强制实施的方式,可以解决劳动者未来的(年老)和不确定的(如工伤、失业、疾病等)风险。由于这些风险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那么通过社会保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化解会降低贫困发生率,起到预防贫困的作用。

(4)社会福利与缓解及预防贫困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与社会通过专业化的福利机构为解决社会上特殊群体及一般社会成员的实际困难,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而提供资金与服务等,使全体国民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因此,社会福利对贫困既有缓解作用,又有预防作用。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资金和实物的支持,使陷入困难的人得到一定的经济或物质补偿,起到了缓解和预防贫困的作用。

7. 妇女儿童福利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妇女儿童福利是妇女福利和未成年人福利的合称,它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和维护其特殊利益而提供的照顾和福利服务,是社会福利项目之一。妇女儿童福利项目是根据妇女、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受到的歧视和侵害而设立,对于保障和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利益需要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妇女福利的内容

①特殊津贴与照顾

1952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生育保护公约(修订)》、《生育保护建议书》和国际劳工大会此前通过的《生育保护公约》,宗旨就是通过为妇女提供特殊津贴与照顾,确保妇女劳动者在产前产后使其本人及婴儿得到支持和照顾。

②妇女劳保福利

女职工劳动保护是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照顾妇女身心特殊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为了保护社会生产力、保护妇女及下一代身体健康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因此,各国的劳动法及相关法律,均有对妇女在劳动过程中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的规定,并要求雇用单位严格执行。

③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

在福利性设施与服务方面,有为妇女提供服务的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 为女性服务的妇女活动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健美中心、妇女用品专门店等。

(2)儿童福利的内容

①儿童医疗保健设施和服务

即国家和社会面向儿童提供相应的保健设施和服务。在实施上述保健项目中,一般由国家财政提供专门拨款,用以补贴。

②儿童的活动场所和条件

即国家和社会建立和完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场所和设施。同时,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未成年人福利事业。

③普及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项面向儿童的教育福利事业,普及义务教育是保障每一位学龄儿童有受到教育的机会,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免收学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酌情减免杂费,对贫困家庭的儿童给予教育补贴等。

④孤残儿童福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