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807社会保障理论与社会政策之社会保障国际比较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优抚

【答案】社会优抚是指针对军人及其家属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社会优抚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之处,是其保障对象的特殊性,它是针对特殊社会成员即现役、退伍、复员、残废军人及烈军属所实行的优待抚恤。社会优抚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法律规范

【答案】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是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享有某种积极行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主体必须做出某种积极行为的法律规范。根据这类规范,主体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禁止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不许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根据这类规范,主体必须禁止某种行为。

3. 军人福利(military welfare)

【答案】军人福利是指由国家、社会组织与军队为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福利项目和福利设施。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福利工作和军队福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军人福利待遇关系到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对于减轻军人的生活负担,激励官兵安心从事部队工作,加强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军人福利待遇项目构成有所差别。

4. 公积金基金

【答案】公积金基金是按法律、法规规定,由雇主和雇员缴纳,并记人个人账户,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金。公积金往往只能用于特定用途。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就是公积金基金的一种。

5. 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其要点如

下: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6. 行政法规

【答案】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规定”和“办法”等。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行条例”或者“暂行规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的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工作,也可以确定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7. 社会保险负担系数

【答案】社会保险负担系数是已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人数分别与参加各项保险的职工人数之比。该指标反映了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负担程度,系数越大,说明职工负担程度越重; 反之,则越轻。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险负担系数一已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人数一己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人数。

8. 人口政策

【答案】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采取直接干预、调节和影响人口数量(包括鼓励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构成、人口分布等而制定的法令、措施、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人口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变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同时,也从多方面影响着以人作为参与主体和服务对象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简答题

9. 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补会保障管理包括廿方面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内容,具体如下:

(1)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

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是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拟定基本法规。这是社会保障管理的第一个环节,这些法律法规,对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与对象,享受保障的基本条件,资金来源,待遇支付标准与方式,管理方法,社会保障法律主体的责任、权利、义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即行政管理。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中央和地方、法律和法规的协调配合。

(2)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

卞要表现在收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社会保障待遇。此外,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确保其保值增值也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方面,各国采取的方式

不同,有的国家采取官营方式(如英国),有的采取私营方式(如智利),也有的采取半自治机构管理(如德国)。比较科学台理的是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管理机构应该由国家、单位、参保人代表组成。

(3)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这是为社会保障的享受对象提供一系列必要的服务的过程。对社会保障对象的服务应区别对待,如对在职人员和失业或退体人员、有劳动力力和无劳动能力者等等要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法。社会保障对象管理的方向是社会化、专门化。社会化是因为社会保障涉及的工作繁琐复杂,具体问题需要发动社会的力量去解决,应该特别注意发挥工会、社会组织、慈善团体的作用; 专门化是说社会保障对象的服务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高素质人员,如社会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保对象服务。

社会保障管理的上述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行政指挥系统履行立法职能. 并对业务管理机构进行监督; 基金管理是社会保障系统得以顺利健康发展的物质保证; 对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则是社会保障管理不可分割的服务系统。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了完各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10.简述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答案】(1)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

根据现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将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五保供养的含义。是对符合规定的农村居民,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②五保供养的性质。是国家面向农村孤老、孤幼的一项兼具救助与福利性的事业,它由负责管理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事务的民政部门主管,由政府负责提供所需的经费和实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

③五保供养的对象。是指农村居民中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④五保供养的内容。

a. 供给粮油和燃料;

b. 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

c. 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

d. 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安排人员照料;

e. 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f. 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⑤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 不应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具体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规定。 ⑥保供养所需经费和实物来源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

⑦供养的形式. 五保对象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实行集中供养或者分散供养。

⑧其他. 在保证五保供养经费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各地民